第一部分(20分) 1、閱讀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題。(6分) 新時代呼喚堅定的文化自信。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領會其精神實質和思想內(hán) ,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人的民族標識,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氣質和氣節。“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hào) 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始終激(lì) 著中華兒女為實現民族復興而不(xiè) 奮斗。 新時代,人們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甲】審美熏陶、【乙】道德精髓、【丙】國家情懷、【丁】人生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在融入時代、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展望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繼續煥發生命力,成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的強大助力。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4分) ①內(hán) ②(hào) 然正氣 ③激(lì) ④不(xiè) 奮斗 (2)文中【甲【乙】【丙【丁】四處,依次填入動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感受 豐富 領略 接受 B.接受 感受 豐富 領略 C.感受 領略 接受 豐富 D.接受 領略 感受 豐富 2、默寫古詩文名句,并寫出相應的作家、篇名。(8分) (1) ,長河落日圓。( 《使至塞上》) (2)會當凌絕頂, 。(杜甫《 》) (3)山重水復疑無路, 。(陸游《游山西村》) (4)子曰:“ ,可以為師矣。”(《論語》) (5)擁有一顆寵辱不驚、得失泰然的赤子之心,如先賢范仲淹所言“ , ”,才能在面對人生挫折時保持勇敢和樂觀,在面對鮮花和掌聲時保持清醒和謙遜。 3、疫情期間,外地醫護人員常常凌晨3:00就趕到蘇州,為市民做核酸檢測。鄰居小妹妹畫了一幅畫送給“大白”。請你根據畫面內容為它配上幾句話,表達心意。(2分) 4、據中央氣象臺消息,臺風“馬勒卡”于4月8日在關島偏南方向約9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并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移動。請仔細觀察預報圖,寫一段文字,簡要介紹“馬勒卡”未來120小時的路徑和強度。介紹強度時不要出現數據。(4分) 第二部分(50分) (一)名著閱讀 少平一下子就被這書迷住了。這天他哪里也沒去,一個人躲在村子打麥場的麥秸垛后面,貪婪地趕天黑前看完了這本書。保爾·柯察金這個普通外國人的故事,強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靈。 (選自《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 5、寫出讓少平著迷的這本書的書名。(1分) 6、讀完這本書后,少平朦朧地意識到:“不管什么樣的人,或者說不管人在什么樣的境況下,都么可以活得多么好??!”請結合保爾·柯察金的某一段經歷,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3分) 7、少平渴望走進書的世界,獲取苦難日子里的精神動力。請你從下面的作品中選擇一部推薦給他,并告訴他推薦的理由。(3分) A.《紅星照耀中國》 B.《紅巖》 C.《艾青詩選》 (二)古代詩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8-10題。 題《云山圖》二首 沈周① (一) (二) 看云疑是青山動, 侵曉溪山半是云, 誰道云忙山自閑。 草堂亦許白云分。 我看云山亦忘我, 故人到此云相接, 閑來洗硯寫云山。 欲去還須云送君。 【注】①沈周,長洲(今蘇州)人,明代繪畫大師,工詩善畫。 8、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侵曉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許白云分”所表現的畫面。(3分) 9、下面的詩句都寫到了云,意境與這兩首詩最接近的一項是( )(2分) A.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栋拙右住栋自迫罚?br /> C.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D.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10、詩人寫云山,手法別致,富有情趣。請以“看云疑是青山動,誰道云忙山自閑”為例,作簡要分析。(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題。 留園記 出閶門外三里而近,有劉氏寒碧莊焉,而問寒碧莊無知者,問有劉園乎,則皆曰有。蓋是園也,在嘉慶初為劉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園而曰劉園也。咸豐中,其泉石之勝、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誠足為吳中名園之冠。及庚申,辛酉間,大亂臶至①,吳下名園半為墟莽。而所謂劉園者則巋然獨存。同治中,蕪穢不治,至光緒二年,為比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樹榮而佳卉茁,奇石顯而清流通,涼臺燠館,風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邐相屬。春秋佳日,方伯與賓容觴詠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連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閶門者又無不曰劉園劉園云。方伯求余文為之記。余曰:仍其舊名乎,抑肇錫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則名之易而稱之難也。吾不如從其所稱而稱之。人曰劉園,吾則日留園,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為吾之新名。”余嘆曰:美矣哉斯名乎,稱其實矣!夫大亂之后、兵燹之余,高臺傾而曲池平,不知凡幾,而此園乃幸而無恙,豈非造物者留此名園以待賢者乎?吾知留園之名常留于天地間矣! (選自《中華百年經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刪節) 【注】①游(jiàn)至:相繼而至。②毗(pī)陵:今江蘇常州市。③肇:開始;錫:通“賜”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蓋是園也 斯是陋室(《陋室銘》) B.誠足為吳下名園之冠 朝服衣冠(《鄒忌諷齊王納諫》) C.嘉樹榮而佳卉茁 清榮峻茂(《三峽》) D.即以其故名而為吾之新名 公問其故(《曹劌論戰》) 12、下面括號內對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蕪穢不治(污濁) B.迤邐相屬(曲折連綿) C.方伯與賓客觴詠其中(飲酒賦詩) D.兵燹之余(戰火焚毀破壞) 13、把文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故即以其姓姓其園而日劉園也。 (2)而此園乃幸而無恙,豈非造物者留此名園以待賢者乎! 14、文中哪句話從側面表現了留園的景致之美?(1分) 15、如果你陪同外地的親戚去留園游玩,請根據文章內容選擇你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向他們介紹留園。(3分) (三)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三則材料,完成16-18題。 材料一: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特定的節奏,都有其處理和思考事物的特定方式。因此,學習或遺忘一種語言,并非僅僅是掌握或喪失一種交流方式,而是直面整個世界的出現或逝去。 與母語的疏離影響到我們所有人。因為語言多樣性是一種共有財產,對其加以保護是一種責任。 在這方面,科技可以提供新的工具,例如讓我們得以記錄并保存有時僅以口頭形式存在的語言,促進其傳播和對其進行分析,簡言之,使方言成為我們共同的遺產。 然而,面對互聯網帶來的語言單一化的危險,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只有我們保持警惕并為之作出努力,技術進步才能為多語主義服務。設計多種語言的數字工具以及支持媒體發展和連通性,這些工作都有待我們去完成,從而使每個人都能在不放棄母語的前提下去發現其他語言。 值此國際母語日之際,我謹呼吁所有人盡其所能,捍衛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因為這種多樣性構成我們共有人性的普遍基礎。 (節選自2022年2月2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奧德蕾·阿祖萊國際母語日致辭)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大量人口出現經濟驅動的多向流動。普通話作為流動大潮中必要的交際工具甚至謀生工具,也作為流動目的地居民所需的交流工具,成為多數人口的普遍需求。傳媒的發達和社會的信息化,不但使流動人口需要以普通話獲取生存發展所需的信息,也使各處本地居民需要以此獲取信息。當普通話在城鎮地區的推廣取得空前成果的同時,各地方言則在城鎮地區以空前的強度和速度在消退,當然因地區而略有差別。 2017年,網上流傳一組據說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調查統計圖表(見下圖),顯示若干城市不同年齡段人群熟練使用方言的比例。這一統計雖然出處不詳,其所錄的比例數可能不太準確,但是它反映的問題則離事實不遠。 語言或方言都是一個社會共同使用的交際工具,正常情況下,都能充分表達說話人想要表達的語義內容,達成交際的目的。這樣的語言或方言是完整的語碼系統,具有足夠的語言活力。但是,目前很多人已經將方言主要限定在日常生活領域。不僅是專業詞匯,社會上很多新生事物、新現象、新概念,都在看似方言使用的場合以普通話的讀音夾雜其中,甚至連帶所在句子都改用普通話表達。家庭是方言最后的領地。據調查,蘇州本地人家庭三代人之間交流用語,祖輩和中間輩之間交流基本用蘇州話,中間輩跟小孩輩用蘇州話交流的比例驟降到65.9%,比他們與上輩交流用蘇州話的比例下降近30個百分點。 (選自《差別化正策是語言保護工作的迫切要務》,作者劉丹青,有刪改) 材料三: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墒?,隨著城鎮化進程和網絡傳播的迅速發展,方言在年輕人文化圈層中的聲音漸淡。比如,保留了中古音韻、軟糯抑揚的吳語,更多地出現在昆曲、評彈、閑話等非遺文化形式中,面臨著代際傳承的問題。 2021年底,首支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電影《姑蘇瑣記·金縷衣》,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與影像創作推動方言回歸,探索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其姊妹篇《姑蘇瑣記·懶畫眉》在2022年春日上線。該系列短片將人工智能方言技術新穎地加入文藝創作中,發聲腔調、語音語氣都透著真切,顯得自然貼近,仿佛時空穿越,將觀眾帶入歷史情境中,深受年輕網民和昆曲愛好者的歡迎。 人工智能通過影像賦能蘇州話,不僅希望熟悉的鄉音能夠激發蘇州人的鄉情,喚起少時的鄉音記憶,也希望更多的年輕人用實際行動參與方言保護,對方言感興趣,把方言說出來、講起來,用蘇州話講好更多的蘇州故事。 語言從來都是越用越活的。人工智能助力方言保護,不僅僅是讓方言走近年輕人,更是通過智能語音創新方言保護形式,講述方言故事,讓語言的鮮活浸潤到“網生代”喜聞樂見的視聽文藝形式中來,讓人工智能的科技溫度激活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 (選自2022年5月14日《光明日報》,作者劉亭,有刪改) 16、《姑蘇瑣記》系列短片將人工智能方言技術加入文藝創作中,推動方言回歸。這一成功案例最適合作為材料(一)中哪個觀點的事實依據?( )(2分) A.語言多樣性是一種共有財產,保護它是一種責任。 B.科技可以為我們保護語言的多樣性提供新的工具。 C.我們必須要警惕互聯網帶來的語言單一化的危險 D.所有人都要盡其所能,捍衛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 17、造成各地方言生存危機的原因有哪些?請根據三則材料的內容作簡要概括。(4分) 18、在“為保護和傳承蘇州方言獻一計”活動中,主辦方收到了以下活動策略,不合適的一項是( )(2分) A.借助多媒體技術,典藏蘇州方言資源 B.開展網絡調查,了解蘇州方言使用情況 C.利用電視、報刊等媒體,宣傳蘇州方言 D.編寫蘇州方言教材,增設方言學習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