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共34分) (一)單項選擇題(共15分,每小題3分) 某班準備開展“積累與分享"主題交流活動,小紅正在完善分享資料,請你幫她判斷、選擇。 1、小紅從魯迅的作品中摘抄了些句子,其中加點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 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cuàn)向云霄(xiāo)里去了。 B. 仰面在燈光中瞥(piē)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cuò)的話來。 C.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ch?。┰诒砻娴淖云燮廴说闹鬯E(kuāng)騙。 D. 雖然間(jiàn)或沒有現錢,但不出一月,定然還清,從粉板上拭(shì)去了名字。 2、小紅從課文中摘抄了一些精彩的觀點句,其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 B. 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幾千年前經書里說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 C.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符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驁,便是敬。 D.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 3、小紅準備分享作文立意小技巧,橫線處的語句,鏈接最恰當的組是( ) 作文立意要明確,表達的思想要有深度。同時,還要求新,避免思維定式,人云亦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深入發掘題目的內涵 ②甚至從常見觀點的對立角度反向立意 ③都可以使立意新穎 ④變換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A. ①④②③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④③ 4、小紅整理了組有關 “家國情懷”的寫作素材,其中有語病的一句是( ) A. 古往今來,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 B. 面對國家民族危亡,夏完淳以少年的熱血、英勇的斗爭,譜寫了一曲悲壯的生命之歌。 C. 人總有一死,只要留得一顆赤誠的愛國忠心,永遠在史冊上閃耀光彩,就死得其所。 D. 在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中,愛國主義精神一直是中華民族得以發展、生存和凝聚的動力。 5、小紅梳理了一些文學與文化常識,其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經》中的詩歌多是四字一句,兩字一頓,各章還常常重復詠唱。 B. 詞又稱“長短句”句式長短不一,講究韻律,能自由表達思想感情。 C. “尊君”“令郎”“惠顧”“惠贈”“見諒”是中國古代常見的敬辭。 D. 山水畫是國畫的一種,它以描繪山川景物為主,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 (二)按原文默寫(共8分,每空1分) 6、面對時序交替、光陰流轉,古人常生感慨,多有佳句。試結合所學補充完整。 (1)北固山下,王灣看到夜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不禁感嘆,寫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2)西湖堤上,白居易敏銳地嗅到了早春的氣息,寫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錢塘湖春行》) (3)中秋佳節,蘇軾對月懷人,歡飲達旦,面對一輪孤月,陡然發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水調歌頭》) (4)漫步河邊,孔子看著日夜奔流的河水想到消逝的時光和生命,感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論語·子罕》) (三)綜合性學習(共11分) 7、某班正在籌劃“好書共讀,文化共建”綜合性學習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以下任務。 (1)同學們挑選了一幅對聯,作為班級勵志名言。請用楷體將這幅對聯抄寫一遍。(2分) 劍鋒出磨礪,梅馥發苦寒。 (2)班級準備在教室墻壁張貼一些名人畫像,以豐富班級文化環境。班委會展開了熱烈討論,其中不利于討論有效開展的一項是( )(3分) A. 我覺得應該放古代文化名人的畫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等,這樣才有中國味兒。 B. 你要把咱們班變成國學館嗎?就知道古代,古代就好嗎?你干脆穿長袍來上學得了。 C. 我覺得像托爾斯泰這樣的外國作家,或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的畫像都可以考慮。 D. 各位,不要總盯著作家、思想家、科學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畫像也可以有哇。 (3)語文課代表準備給全班同學推薦一套叢書:“大家小書”。請根據以下介紹,簡要概括這套叢書的主要特點(不超過40個字)。(3分) “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叢書既有經過時間考驗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請一些著名的學者新寫了一些學術性和普及性兼備的小書,以滿足普通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大家小書”的開本不大,讀者可以揣進衣兜里,隨時隨地掏出來讀上幾頁。在路邊等人的時候、在排隊買票的時候,在車上、在公園里,都可以讀。 “大家小書”的主要特點: (4)我國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教育改革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人享有平等、高質量的教育機會。學習委員搜集了一些數據,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其中一組統計數據如下表,請簡要概括其主要信息。(3分) 2018年2021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錄取人數及錄取率統計表 年份 報名人數 (單位:萬人) 錄取人數 (單位:萬人) 錄取率 2018 975 790 81.13% 2019 1031 914 88.74% 2020 1071 967 90.33% 2021 1078 1001 92.89% 二、現代文閱讀(共30分) (一)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禮品是送禮者向受禮者傳遞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種載體?;ベ浂Y品,是人類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內容,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它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各個時期、各個地區。贈送與接受禮品的行為牽涉到生活的許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禮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禮是出于利他主義,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別人、關心別人,有的人則只是出于“禮尚往來”。所以,傳遞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禮行為的唯一解釋。 ②禮品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贈送和接受的雙方都有意義。禮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別人心中樹立怎樣的形象。因為,每件禮品都是精挑細選或親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對方能從中衡量出你的興趣品位,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時,對接受者來說,禮品能讓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認可,祝福,贊揚或牽掛……總而言之,他對你很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對禮品的渴求也就是對贊同、慈愛、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 ③另外,不同的人,送禮的個人成本是不一樣的,因此為了達到同樣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動也不一樣,同樣的行動對不同的人傳遞的信息也會不同。比如,貧困的人送禮和富人送禮就可能會有很大的區別。前者最缺的可能是錢,而后者最缺的可能是時間。如果一個百萬富翁給乞丐100元錢,那可能只是一種施舍;同樣地,閑人陪人聊天,可能是他本來就沒有什么事干。貧困的人送一件價格100元的禮物,與富人送1000元的禮物,兩者傳遞的信息是不能以實際價格衡量的。貧困的人傳遞的信息可能更強烈一些。反過來,閑人陪你玩一天,富人只陪你一個小時,表現出來的信號也可能是富人更重視和你的關系。所以,對于送禮來說,重要的是禮物對送禮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禮物對于收禮的人的價值的大小。從這個意義上講,“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很有道理。鵝毛可能對你來說沒有很大價值,但是對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鵝毛千里迢迢地給你送過來,這就意味著他很重視你,很看重你們之間的關系。 (部分內容摘編自張維迎《博弈與社會》第三節) 材料二 世間但凡牢不可破的關系,都建立在相同的價值觀之上,這樣的關系,更經得起時間檢驗。因此,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最好的禮物就是書籍。書之所以能成為承載友情、親情乃至大國外交的禮物,是因為它更貼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質:既彰顯了送禮者的誠意和品味,又讓收禮者感到自身的內在價值被發現、被讀懂。惟其如此,送禮者和收禮者的關系。才不會墮入需求的底層,才能進一步讓雙方的關系在精神層面得以升華。 材料三 現實生活中送的很多禮物可能是浪費性的。比如,端午節的時候,大家互送粽子?,F在可能沒有多少人真正喜歡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歡吃,也不必非得端午節之前買。在端年節的時候,買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注重粽子的實用價值,而是要表達牽掛和祝福。而且,很多時候,人們更在乎粽子的包裝和價格,似乎看起來貴重,才能更顯示自己的誠意。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禮品是送禮者向受禮者傳遞信息、情感、意愿的載體。 B. 禮品不僅對接受者有意義,也是贈送者精神情感的渴求。 C. 不是所有的送禮行為都是為了傳遞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D.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因為鵝毛是對方的急需品。 9、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項是( )(3分) A. 相互饋贈禮品,在有的時期和地區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B. 不同人送禮的個人成本是不一樣的,采取的行動也會不一樣。 C. 禮物的價值主要是以其實際價格衡量,與送禮人是否用心無關。 D. 只要互送書籍,就能進一步讓雙方的關系在精神層面得以升華。 10、關于贈送禮品,常存在兩種誤區:①“越貴重的禮物,越能體現心意之誠”。②“越實用的禮物,越能滿足對方所需。”請分別指出其不當之處。(4分) (二)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小題。 穆鍋盔 楊小凡 ①藥都的鍋盔是一種獨特的面食,又名壯饃,厚足一寸,直徑滿三尺。有人來買,用薄如火紙的長竹刀輕輕一劃,嚓地掉下一塊,外脆里筋,表酥內綿,甜絲絲,香噴噴。富人家直接吃,一般市井人家用其作下飯下酒的菜吃。巴掌大一塊足夠一個成人的晚飯,其筋其軟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質其色其形,無不堪稱一絕。這說的是穆家鍋盔。清末民初,藥都有四十多家專營鍋盔,但獨穆芳的鍋盔最為有名,人代物名、物代人名,久之,人稱穆芳和穆家鍋盔均曰:穆鍋盔。 ②穆鍋盔生于光緒年間,長在清風巷,及至成人,做鍋盔賣鍋盔也在清風巷口。其人高七尺,臂長過膝,手大若扇,曾有一算命先生吃過他的鍋盔說他有帝王之相,只因風水被人所破,才成了為世人提供美食的藝人。穆鍋盔并不相信,一笑了之,依然天天做鍋盔賣鍋盔。 ③看穆鍋盔做鍋盔是一種享受,有人看出香來、有人看出味來,有人看出神、有人看出陽剛之美,有人看出陰柔之雅。每天太陽剛剛露臉,穆鍋盔就開了朝東的店門,把放在店內的面案,平底大鍋等一應用具搬出來,再把袖子挽到兩肘上方,清水凈手后,便開始了一天的生意。他每天只賣一斗麥面的鍋盔,十六兩稱整整十五斤。這些面一次倒入缸中,一次性兌水入內,然后彎腰勾頭,一氣和成。凈手,點上一袋水煙,口吐青霧,面向東方。恰好一袋煙抽完,面正“醒”好,揚手把煙袋交給站在身后的徒弟。再凈手,又彎腰低頭兩手入面缸,只聽“啪”的一聲,一塊石頭樣瓷質的面塊甩在了右面的面案上,“啪, 啪,啪”如是三聲響,三塊大小一樣的面塊,緊挨著排在了七尺長的面案上。之后,穆鍋盛才直起頭來,聳肩出氣,像做了啥重活一樣。接著,穆鍋盔取一面塊,揉了堆、堆了揉,反復一百零八遍,面塊“熟”了,正好成一圈球;兩手并攏按了一圈,面球變成了徑達二尺的面餅,再用梨木面杖忽地旋了一圈,面餅正好厚是一寸,徑三尺;然后,只見他抓一把芝麻,手腕一旋,芝麻薄薄地蓋了一層。此時,平底大鍋下,碳火正白。 ④穆鍋盔并不看鐵鍋,兩手從兩邊托起面餅,“啪” 地向鍋內一撂,面餅在鍋中一旋,正好嚴嚴地塞滿鐵鍋。穆鍋盔做鍋盔,鍋底并不放油,只是帶芝麻的一面在鍋底干燒,文火慢燒。一個時辰之后,鍋盔成了,用手猛地提出,只見先前的面餅已如石塊,靠鍋底的一面正好燒出五個深黃的圓印,渾似鴝鷗眼,硯臺般大小。這是穆鍋盔特有的標志。 ⑤人的能耐大了,規矩也準大。穆鍋盔有兩條規矩:一是火候不到,任你買家催待急要也不出鍋;二是每天只賣三餅,任你達官富商勢力再大、出錢再多,也絕不多做。真讓藥都人又奇又氣。 ⑥話說宣統元年,官至熱河都統、昭式上將軍的藥都人姜桂題,想將口?;菁凹亦l父老,重金從宮中請來八位御廚來藥都聯袂授徒傳藝,為藥都留下三百二十九道有名大菜,這是后話。御廚們離開藥都的前一天,聽說穆鍋盔世上獨有,想嘗嘗。但由于起床晚了點兒,來到清風巷穆鍋盔店前,恰第三餅鍋盔剛剛賣完,正要收攤。姜家大管家一臉討好地說:“煩請穆先生再做一個,這八位御廚可是慕名而來的呀!”穆鍋盔看都不看一眼,“明天請早!”說罷,扭身進店。 ⑦管家和御廚們離開后,徒弟問穆鍋盔,“師傅,這些都是御廚啊,何不破個例?”穆鍋盔長嘆一聲,“你還年輕,規矩改了,穆鍋盔就不是穆鍋盔了!” ⑧徒弟并不解其意。 1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貫,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小說有比較明顯的地域文化印記,刻畫的人物個性獨特、有風骨,充滿傳奇色彩。 B. 開篇寫鍋盔是藥都的獨特面食,不僅點題引出了“穆鍋盔”,還吸引了讀者興趣。 C. 穆鍋盔每天只做三餅,達官貴人出錢再多也絕不多做,可見他固執,不懂生意經。 D. 小說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但敘事簡約,記言、記行結合,語言精到傳神。 12、小說花了近一半的筆墨詳寫穆芳做鍋盔的過程,這樣安排有什么用意?(4分) 13、小說被收錄在《藥都筆記》中,作者曾說其中人物“各有奇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穆芳的“奇絕”之處。(6分) (三) 閱讀下面的名著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①史進、李忠、魯達三人來到潘家酒樓上,酒至數杯,正說些閑話只聽得隔壁閣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魯達焦躁,便把碟兒盞兒都丟在樓板上,酒保聽得,慌忙上來看時,見魯提轄氣憤憤地。酒保抄手道:“官人要甚東西,分付賣來。”魯達道:“灑家要甚么!你也須認得灑家,卻恁地教甚么人在間壁吱吱的哭,攪俺弟兄們吃酒。灑家須不曾少了你酒錢!”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攪官人吃酒。這個哭的是綽酒座兒唱的父子兩人,不知官人們在此吃酒,一時間自苦了啼哭。” ②魯達要酒保喚來,問道:“你兩個是那里人家?為甚啼哭?”那婦人便道:“奴家是東京人氏,子父二人流落在此生受。此間有個財主,叫做鎮關西鄭大官人,要奴作妾。誰想寫了三千貫文書,虛錢實契。未及三個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將奴趕打出來。當初不曾得他一文,如今那討錢來還他?沒計奈何,父親自小教得奴家些小曲兒,來這里酒樓上趕座子。這兩日酒客稀少,想起這苦楚來,因此啼哭。”魯提轄又問道:“你姓甚么?在那個客店里歇?那個鎮關西鄭大官人在那里???”老兒答道:“老漢姓金,孩兒小字翠蓮。鄭大官人便是此間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綽號鎮關西。老漢父子兩個,只在前面東門里魯家客店安下。” ③魯達聽了道:“俺只道那個鄭大官人,卻原來是殺豬的鄭屠!這個腌臜潑才,投托著俺小種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這等欺負人!”回頭看著李忠、史進道:“你們兩個且在這里,等灑家去打死了那廝便來!”史進、李忠抱住勸道:“哥哥息怒,明日卻理會。”兩個三回五次勸得他住。 ④魯達又道:“老兒,你來!灑家與你些盤纏,明日便回東京去。”魯達把十五兩銀子與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子兩個將去做盤纏,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來發付你兩個起身,看那個店主人敢留你!”三人再吃了兩角酒,下樓來叫道:“主人家,酒錢灑家明日送來還你。”主人家連聲應道:“提轄只顧白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轄不來賒。” ⑤再說金老回到店中,先去城外遠處覓下一輛車兒,次早五更起來,天色微明,魯提轄大踏步走入店里來,高聲叫道:“那里是金老歇處?”金老開了房門,魯達道:“你去便去,等甚么!”店小二攔住道:“金公那里去?”魯達問道:“他少你房錢?”小二道:“小人房錢,昨夜都算還了。須欠鄭大官人典身錢,著落在小人身上看管他哩。”魯提轄道:“鄭屠的錢,灑家自還他。你放這老兒還鄉去!” 那店小二那里肯放。魯達大怒,去那小二臉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吐血。魯達尋思,恐怕店小二趕去攔截,向店里掇條凳子坐了兩個時辰。約莫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徑到狀元橋來。 ⑥且說鄭屠,開著兩間門面,魯達走到門前,叫聲:“鄭屠。”……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魯提轄假意道:“你這廝詐死,灑家再打!”只見面皮漸漸的變了。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拔步便走,回頭指著鄭屠尸道:“你詐死!灑家和你便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街坊鄰舍并鄭屠的火家,誰敢向前來攔他。 (節選自《水游傳》第三回) 14、下列有關《水滸傳》及上面選段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魯達拳打鎮關西是“路見不平”,伸張正義,但《水滸傳》中的“正義”并非都如此。 B. 魯達打死鄭屠后幾經輾轉在少華山落草,后投奔梁山。最能表現“官逼民反”的主題。 C. 金老去“城外遠處”雇車,店小二收了房錢仍不肯放人,側面寫出了鄭屠平日的兇蠻霸道。 D. “酒錢灑家明日送來還你”“大踏步”“高聲時道”,可見魯達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15、《水滸傳》成功塑造了許多人物。即使是同類性格的人,也有不同的精神氣質。如同樣是粗魯,魯達是急躁,李逵是魯莽,且李逵頭腦簡單,而魯達心思細膩。請結合選段內容簡要分析魯達的“粗中有細”。(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