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積累與運用(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悠閑(xián) 潮汐(cháo) 賣弄(lòng) 由光可鑒(yóu) B.空靈(líng) 要塞(sāi) 循環(xún) 穿流不息(chuān) C.偉岸(àn) 敦實(dūn) 叮囑(zhǔ) 海闊天空(kuò) D.籠罩(zào) 記栽(zǎi) 映襯(yìng) 各得其所(suō) 2、依次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在東北,滑冰是一項有著 魅力的運動。 是踩著冰刀在冰面上輕舞飛揚的曼妙,還是坐著雪車滑行時 的快意,這些都是來自冬天最慷慨的饋贈。在大自然的鼓勵下,東北人民已經 了與寒冷共存的奧秘。 A.特別 無論 風馳電掣 看透 B.獨特 盡管 風風火火 參透 C.特別 盡管 風風火火 看透 D.獨特 無論 風馳電掣 參透 3、下列各項中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①中國民歌的體裁非常豐富,其中以勞動號子、山歌、小調最具代表性。②勞動號子是和勞動節奏密切結合、帶有呼號的民間歌曲。③它產生于勞動,又直接為生產勞動服務,真實地反映著勞動的狀況和勞動者的精神面貌。④由于勞動方式的多樣化,因此勞動號子的種類繁多,如工程號子、船夫號子、農事號子等。 A.“體裁”是名詞,“豐富”是形容詞,“民間歌曲”是偏正短語。 B.“勞動號子是和勞動節奏密切結合、帶有呼號的民間歌曲”這句中,“結合”作謂語。 C.“它產生于勞動,又直接為生產勞動服務。”這是轉折關系的復句。 D.畫線句子有語病,修改的方法是:將“由于”改為“既然”。 4、某校開展以“漫步經典”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某班同學分成四組,各展才藝。下面設計所涉及的經典內容,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選取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和《漁家傲》中的內容,完成書法作品。 B.選取《紅巖》中江姐和獄友們一同繡五星紅旗來慶祝新中國成立的場景,繪制海報,表現“信仰堅定”主題。 C.選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在條件艱苦的工地搶修鐵路的片段,進行話劇表演,表現“青春勵志”主題。 D.選取《西游記》中大鬧五臺山的故事,創作連環畫,表現孫悟空反抗封建制度的斗爭精神。 5、詩文填空。(5分) (1)鄉書何處達? 。 (2)大漠孤煙直, 。 (3)談笑有鴻儒, 。 (4) ,千里共嬋娟。 (5)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閱讀理解。(55分) (一)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第6題。 己亥雜詩(其五)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敷淺原①見桃花 宋•劉次莊 桃花雨過碎紅飛,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處飛來雙燕子?一時銜在畫梁西。 【注釋】①敷淺原:古地名。 6、對兩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己亥雜詩》詩中一、二句,詩人借助“白日西斜”和“廣闊天涯”來表達離京的愁緒和回歸的喜悅。 B.《敷淺原見桃花》詩中三、四句,描寫燕子銜得桃花,帶到彩繪屋梁之側,這讓落花有了更美好的際遇。 C.兩首詩的落花均獨具內涵,《己亥雜詩》借其表現對友人的依依不舍,《敷淺原見桃花》則表現對美的追求。 D.《己亥雜詩》三、四句的語言自然而樸實;《敷淺原見桃花》則構思奇巧,自出心裁,詩筆明麗。 (二)閱讀選文,完成下列各題。(14分)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ldquo;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 ??孔子謂南宮敬叔①曰:“吾聞老聃②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至周問禮于老聃訪樂于萇弘③,歷郊社④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也。”及去周,老子送之。自周反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選自《孔子家語•卷三》,有刪減) 【注釋】①南宮敬叔:魯國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萇弘:周敬王大夫。④郊社:祭天地。 7、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孔子謂南宮敬叔曰 太守謂誰(《醉翁亭記》) B.則吾師也 齊師伐我(《曹劌論戰》) C.于是喟然曰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 D.自周反魯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8、請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5分) 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也。 ②及去周,老子送之。 9、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2分) 至 周 問 禮 于 老 聃 訪 樂 于 萇 弘 10、請依據選文,回答問題。 ①【乙】文中孔子向老聃學習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2分) ②【甲】【乙】兩文都談到了學習方法,但各有側重。分析兩文談到的學習方法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三)閱讀選文,完成下列各題。(5分) 【材料一】 ??“夏”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是一個完整的側面人形,據考證這類人是威武的夏族人?!渡袝x》的注釋是:“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可見,中華民族以文章、服飾的華彩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 ——《遼寧日報》 【材料二】 ??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大自然的語言》 立夏物候農諺表 分期 初候 二候 三候 物候現象 天氣溫暖,螻蛄鳴叫 雨水豐盈,大氣潮熱,蚯蚓掘土而出 王瓜(藥用爬藤植物) 快速攀爬成長 農業諺語 季節到立夏,先種黍子后種麻 谷子立了夏,生長靠鋤把 立夏麥咧嘴,不能缺了水 ??注:立夏分為初候、二候、三候,是我國勞動人民經過長期觀察和實踐對節氣進行的細分。 ——《二十四節氣畫卷》 【材料三】 ??“夏”字含義豐富,有面向南方之意。夏季來臨,古代帝王率文武百官在京城南郊行迎夏禮。而民間則是把蔥、蒜一類的葷菜系上紅繩,掛在門窗上,目的是防避害蟲。“稱人”則是在村口或門里掛起大木秤,大家輪流稱重。司秤人一面報數,一面講著吉利話。這一風俗體現了百姓追求安樂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夏天潮熱,至今中國大部分地區仍然有吃涼面、涼皮的風俗,是因為夏至時新麥成熟,吃面有嘗新之意。 ——《節日之書》 【材料四】 ??對夏天的觀察,也激發了文人墨客的創作靈感。唐代詩人劉禹錫觀察到夏天雷陣雨驟來疾去,寫出了《竹枝詞》中“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收藏于遼寧省博物館的國畫長卷《荷鄉清夏圖》是南宋畫家馬麟的作品,描繪了夏季的湖光山色。“夏”還蘊含著對生命的思考。在古人看來,夏季是寬容地滋養萬物生長的季節。同時,在春天呵護哺育的生命,只有經受住夏天酷熱的考驗,才算真正成長于天地間。 ——《從“夏”中領略成長之意》 11、對選文內容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夏”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是一個完整的側面人形,據考證這類人是威武的夏族人。 B.立夏分為初候、二候、三候,初候之時,天氣溫暖,螻蛄鳴叫。 C.我國民間夏天掛蔥蒜、稱人、吃涼面的風俗,都有驅蟲避害和嘗新之意。 D.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對夏天的觀察。 12、適逢初夏時節,班級進行“夏之美”主題式學習。某同學收集了以上四則材料,整理成下面的學習資料卡片。請你幫助他填寫未完成的部分。 “夏之美”主題式學習資料卡 學習內容 學習思考 學習收獲 “夏”之義 “大國曰夏”有何深刻含義? 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 ① 物候與農諺有何作用? 指導農事 “夏”之俗 民俗活動有何特點? 形式多樣,富有趣味,表達美好愿望 “夏”之思 “夏”蘊含著對生命怎樣的思考? ② (四)閱讀選文,完成下列各題。(20分) 味蕾上綻放的思念 近云 ??①春日里和煦的陽光帶著一絲慵懶,悠然自若地灑向大地,從來都是不急不躁。熬過了凍土寒冬,微風輕拂之下,世間變得溫柔起來。歷經蟄伏,萬物生長的力量變得無比堅定,草木發新,春菜也跟著盡情舒展,隨處可見的青翠綠意,共筑起草長鶯飛的詩情畫意與鮮嫩明媚的春日之味。 ??②春天的韭菜,俗語稱為“春香”,是難得的鮮香。如若追溯到古時,韭菜是讓人心生敬意的祭祀佳肴?!对娊?豳風•七月》里道:“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的句子,證實了春韭與羔羊肉同樣珍貴。所以每年開春,把韭菜安排到餐桌上,算得上是送給味蕾的迎春之禮。 ??③小時候,每當戶外冰雪消融,遠山漸綠,我就會格外留意后院的菜地。萬物復蘇是個奇妙的場景,春光所到之處,田間日漸蔥郁。但我絕非只為試探春意而來,除了弄春之趣,我的小心思更在于搜尋那些能裝進肚子里的春日之味。眼見我日日去田園里踩得一腳泥濘卻毫無所獲,媽媽索性指點一二,韭菜長高了就烙韭菜盒子吃吧。這下好了,心里的饞蟲一下就被勾起,每日的菜園巡視徑直變成了探望那一洼雜草間的春韭。 ??④好在春日里韭菜的生命力絕不輸給雜草,用不了幾天,春韭已有了一青二白的架勢。終于有一天,一把韭菜出現在我的視野里,個頭不大,卻鮮嫩欲滴,香味撲鼻。媽媽準備做韭菜盒子,而我,開始圍著媽媽轉。媽媽摘韭菜,一摘一把,又快又干凈,我要一根一根慢慢地摘,邊摘邊嗅沾在我手上獨特的香氣。 ??⑤三兩個雞蛋,打散入鍋炒成黃燦燦的蛋碎,慢慢攤涼。清洗干凈的韭菜,一刀下去,滿屋都是韭菜味兒,有點沖鼻,卻也是讓人難以抵擋的誘惑。切細的韭菜和蛋碎,黃綠相間,煞是好看,淋上油調下味,已經開始讓人垂涎欲滴了。 ??⑥包餡、捏邊、熱油、下鍋,媽媽做韭菜盒子總是一氣呵成。雖然從廚房到餐桌只有幾步距離,但在我心里等多一秒似乎鮮度都有所折損。所以每次媽媽烙韭菜盒子,我最要緊的事當然是等在灶臺邊蹲守。鍋里的韭菜盒子被煎得兩面焦香金黃,香氣彌漫滿屋的時候,我手里早已抓緊了盤子,準備隨時迎接韭菜盒子大快朵頤一番。 ??⑦剛烙出來的韭菜盒子,上面細細的油泡還在滋滋啦啦,熱騰騰的面皮映著黃綠相間的韭菜雞蛋,讓人忍不住想大吃一口??汕f別急,心急吃不了韭菜盒子。先咬一小口,放一放韭菜盒子里的熱氣,再趁熱吃,才是不二法門。 ??⑧只不過,道理我都懂,可在韭菜盒子面前,誰還有空想這些呢。于是,一邊真香,一邊真燙,吃得跳腳,鮮到忘乎所以。媽媽的韭菜盒子,好像永遠都湊不到整盤,剩下幾個端上桌的時候,我的肚皮早已撐得滾圓,再也吃不下了。 ??⑨也不知道是韭菜盒子太香,還是兒時對于吃韭菜盒子的記憶太過美好,年復一年,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抬頭看看窗外明朗的春光,媽媽的韭菜盒子就會跳入腦海。 ??⑩歲月新更又一春。如今我的兒子也開始時不時地來廚房打探,扯著我的衣襟兒,一遍又一遍地問“今天吃什么呀?”離家在外,既然吃不到媽媽的韭菜盒子,就讓兒子吃上我做的韭菜盒子吧。不用看菜譜,靠著記憶里的點滴,電餅鐺里的韭菜盒子已經噴香。“韭菜盒子真好吃!”“好燙??!”看兒子吃韭菜盒子的小樣兒,猶如當年自己的饞貓兒相。 ???幾個韭菜盒子下肚,撫慰了味蕾,也喚醒了思緒。擇時而食,本是件平凡而又自然的選擇,卻因有關美食記憶的微妙作用,開啟了一段濃濃的思念和美好的傳承。 (選自《格言》,有刪改) 13、閱讀選文③-⑩段,完成下面圖表。(4分) 圖片 14、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選文第①段畫線的句子。(3分) 草木發新,春菜也盡情舒展腰肢。 15、請根據選文第②段內容,分析春韭是“送給味蕾的迎春之禮”的原因。(2分) 16、請結合選文內容,分析第⑥段中加點詞的表達效果。(3分) 包餡、捏邊、熱油、下鍋,媽媽烙韭菜盒子總是一氣呵成。 17、選文第⑩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人物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8、請結合選文,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 (五)閱讀選文,完成下列各題題。(13分) 具有藝術氣質的中國古代地圖 宋協偉 ??①一般來說,人們對地圖的關注,更多側重于其實用功能。然而,地圖的內涵與外延絕非止于“用”。地圖與藝術的關系以及地圖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從藝術的維度談地圖,或許可以為我們認識地圖提供新的視角。 ??②中國地圖繪制的歷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就廣泛運用于軍事、農牧業生產、城市建設。到漢代,中國的制圖水平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魏晉時期,裴秀提出了系統的地圖編制理論與方法——“制圖六體”,該理論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唐代繪制的《海內華夷圖》是中國制圖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發展,制圖內容涉及全國圖、域外圖、邊防圖等,制圖者通曉天文地理,能寫會畫。元明兩代則是我國傳統制圖學的高峰期。中國傳統的制圖學是土生土長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沒有受到外來影響,有著非常鮮明的中國特色,也長期領先于其他國家。 ??③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技法獨特。在中國式的美學思想和中國古典哲學的指導下,古人以中國繪畫的獨特技法,繪制出融合技術和藝術的中國式地圖。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畫就是地圖,特別是長卷、大場景的畫。如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縱24.8厘米,橫528.7厘米,作品描繪了都城汴京從城郊、汴河到城內街市的繁華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圖。如果將其扁平化,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地圖;若再將其濃縮化,就是當今的網絡地圖。 ??④中國古代地圖的布局和創作精美、形象。古代地圖繪制常按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意境進行。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以描寫自然山川為主體,賦予自然以文化的內涵與審美意識。許多中國古代地圖多彌漫著繪畫的氣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圖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滿靈性的山水畫。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地圖和山水畫繪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異越來越大。如今,地圖和山水畫成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與領域。地圖成為一種理性的測繪科學成果,山水畫則是一種感性的審美作品。 ??⑤中國古代地圖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古代地圖作為測繪技術和繪畫的結合體,古人在繪制時,不會像現代這樣,用縝密的思維從視覺習慣上考慮地圖的符號、色彩標準、字體等方面,古地圖所體現出來的是制圖者如何從藝術的角度來表達客觀的事物,如何來提煉要表達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圖主要用來表示路線和距離,其次用來顯示權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稅、管理灌溉,還用于教育以及美學欣賞。 ??⑥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具有很強的延續性和主觀性的特點。制圖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繪地圖的基礎上繪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圖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號。同時,由于繪本地圖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不同的地圖又不由自主地表現出鮮明的個人風格,這一風格在中國古代地圖的色調、設色手法和地圖符號的表達中都可以體現出來。 ??⑦到了近代,地圖逐漸成為單純的實用工具,為追求信息表達的精確性與嚴謹性,地圖之外的藝術性、文化性逐漸被拋棄。時代的發展與現實的需求不停地改變著地圖的形態,使地圖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選自《京城雅集話地圖》,有刪改) 19、選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中國古代地圖?(4分) 20、請從語言特點的角度,分析選文第②段加點詞語“土生土長”好在哪里。(2分) 21、選文第③段畫線句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許多精美的中國古代地圖好似一幅幅充滿靈性的山水畫。 B.中國古代地圖的主要作用是顯示權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學欣賞。 C.通常,古代制圖者是在前人所繪地圖的基礎上繪制出新的版本。 D.時代在發展,到了近代,地圖逐漸成為單純的實用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