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春2022中考語文真題 一、積累與運用(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知”,這最后一個“知”字,究竟是指智慧□還是指知識□如果是指智慧,那就是一種理性精神或能力;如果是指知識,那就是一種特殊的知識,而不是通常所謂知識。其實,兩種解釋有相通之處。蘇格拉底說:“我知道自己無知。”這同孔子的說法很相近。知道自己無知,才能不斷求知;越是不斷求知,越知道自己無知。“無知”是獲得知識的基礎和動力,孔子有這種智慧或“自知”,所以才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也才能要求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停息,更不能以有了知識而沾沾自喜。 1、準確、工整地抄寫下面句子。(2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你認為文中加點的“知”應解釋為:_________,讀作:_________。(2分) 3、填入文中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 , B. , , C. , ?D. ?? 4、下列與讀書學習有關的成語,不是出自《論語》的一項是( )(2分) A. 學而不厭 B. 溫故知新 C. 不求甚解 D. 不恥下問 5、古詩文默寫填空。(7分) (1)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_________。(《詩經·蒹葭》) (2)________,_______。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陋室銘》) (3)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辛棄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率師北伐、收復失地和建功立業的愿望。 (4)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來贊美為實現民族復興而無私奉獻的中華兒女。 二、閱讀(45分) (一)閱讀下面的課內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7分)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B. 野芳發而幽香 發:開放 C.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去:離開 D.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樂:快樂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 第①段從山寫到泉,從泉寫到亭,如鏡頭逐次拉近,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 B. 第②③④段是按照寫景、寫樂、寫人的順序來寫的,層次分明,引人入勝。 C. 醉翁與太守,名號與官職,互為表里,互相映襯,揭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 D. 文章回環詠嘆的節奏,舒緩的語氣,悠揚的韻致,與虛詞“也”的使用有關。 8、如果你和家人來到久負盛名的醉翁亭,你將向家人介紹太守歐陽修的哪些事情?請依據上文分條作答。(3分) (二)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8分) 【材料一】 仆①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②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 (摘編自白居易《與元九書》) 【材料二】 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 (摘編自《宋史·范仲淹列傳》) 【材料三】 許衡嗜學如饑渴,然遭世亂,且貧無書。嘗從日者③家見《書》疏④義,因請寓宿,手抄歸,既運難徂徠山,始得《易》王輔嗣說。時兵亂中,衡夜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言動必揆請義而后發,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核菜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 (摘編自《元史·許衡列傳》) 【注】①仆:這里是白居易自稱,②課:按規定的內容和分量學習。③日者:古時占卜的人。④疏:古代注釋的一種。⑤揆(kuí):考察。 9、把文中加色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3分) 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 10、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核菜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 B. 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核/菜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 C. 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核菜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 D. 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核/菜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 11、白居易,范仲淹、許衡三人共有的品質是什么?請結合材料分析。(3分)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7分) 已可觸及的天上資源 陶世龍 ①在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運行的小行星,數以萬計。自1801年1月1日,發現第一顆小行星以來,到1998年,已經算出軌道并編了號的小行星已有7000多顆。這些小行星中個兒最大的直徑有700千米,直徑超過80千米的不過150個。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我們知道從地球上逃逸出去,需要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脫離小行星則只多每分鐘有若干千米的速度就行了。人們設想將來可以在小行星上采礦,并把它運回來;甚至還設想用火箭把整個小行星推移過來供我們應用。據計算,一個直徑約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與鐵質隕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鐵將有330億噸,夠全世界消費60多年了。 ②比小行星離地球近的火星和月球上也有礦物。古時候由于科學不發達,人們把肉眼能望見的月面上比較陰暗的部分,想象為“蟾宮桂樹”。其實,這些是寬闊的低洼地區,科學家稱它為“月海”。月海里并沒有水,而是充滿著熔巖凝結而成的玄武巖。從月球上采回來的樣品證明,這些玄武巖含鐵,特別是含鈦很多,有的樣品中二氧化鈦的含量達到11.14%。在構成月球高地的巖石中,含鋁較多,三氧化二鋁的含量有的達到35.49%,具有利用的價值??梢韵嘈?,含量更豐富的礦產還會被發現。 ③多年來,紅色火星引人注目。曾經有人幻想這是紅色植物所顯示的顏色。幾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科學幻想小說,還曾設想“火星人”來到地球上,把這類紅色植物也帶來了,它們迅速繁殖,使昔日的蔥蘢蒼翠很快變成了鮮紅似火。后來的觀測,特別是在火星上著陸的探測器拍攝的照片證明,火星之所以看起來是紅的,是因為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布滿了橘紅色的礫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彌漫著紅色的塵埃。原來那里的巖石含鐵量很高,在受到氧化后呈現出紅顏色?;鹦巧系蔫F無疑是很多的。 ④在地球上找礦要費許多時間,而如此廣闊的宇宙,探測剛剛開始,就已經看到了希望的苗頭,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不僅會有地球上存在的礦產,還會有許多地球上所沒有或稀少的礦產,就現在我們已經得到的資料來看,像甲烷、氨、氫這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在木星上就有很多。木星主要的組成物質為液態的氫,還含有不少氨、甲烷和其他碳氫化合物,整個木星的質量約為地球的317.94倍。你想想這有多少資源! ⑤我們的近鄰金星,因被特別濃密的大氣裹住,過去長期對它的面目認識不清?,F在宇宙飛船穿越了金星的大氣,使我們了解到它也有一個巖石構成的荒涼的表面,這些巖石里也應該是有礦產存在的。至于金星的大氣,90%以上是二氧化碳,這也是很有用的東西。在地球上,前南斯拉夫曾發現過一個二氧化碳氣田,成為罕見的礦藏,人們在那里興建了制造干冰的工廠。在金星上到處都是濃密的二氧化碳,利用價值就更高了。金星的大氣中還有一層硫酸細滴形成的霧。硫酸是很有用的,在那里天然地生成了,也可用來為人類服務。宇宙之大,無奇不有,在那些更遙遠的星球上,還會有些什么呢? ⑥開發天上的資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神話,但這正在成為可以觸及的現實,有人正在擬議如何在月球上采礦,如何利用小行星呢! (選自《時間的腳印》有刪減) 12、這篇文章是_____(事物 事理)說明文,說明對象是_____。(2分) 1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一個直徑約為1.6千米的小行星所含的鐵將有330億噸。 B. 火星之所以看起來是紅的,是因為火星表面布滿了紅色植物。 C. 木星的主要組成物質為二氧化碳,其濃度高達90%以上。 D. 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還會有許多地球上所沒有或稀少的礦產。 14、寫出文章畫線句使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四)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15分) 《愛的教育》之重沐 ——振華女校40周年紀念獻給校長王季玉先生 ①每逢有朋友問起我最喜歡的書時,我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愛的教育》。有時我也自覺可怪,為什么這本書對我會這樣地親切?當我經了多年遠別,重返蘇州,踏進母校的校門時,這問題的答案驀然來到心頭:這書里所流露的人性,原來本是我早年身受的日常經驗。何怪我一翻開這書,一字一行,語語鄉音,這樣熟悉。我又怎能不偏愛這本讀物? ②25年前,我和幾個小朋友在操場角里,浪木旁的空場上閑談。那時的振華還在嚴衙前。住宅式的校舍里,孩子們下了課,只有一角空地可供他們奔跑或閑坐。這些孩子們中間有人這樣說:“我將來總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我不喜歡張良,項羽才是英雄。” ③另外一個孩子卻說:“我是想做三先生(我們那時稱王季玉先生作三先生,因為她在家里是老三)。” ④很快地有人笑了:“教書?教孩子們書?我不干!有什么意思?” ⑤“可是三先生為什么不去發明和探險,不去做項羽和張良,而在教我們書呢?”我就說:“她該去做大事業,留了學回來。在這小學校里看著孩子們拼生字,真是——”“你真的愿意她離開我們么?”有位小朋友急了。 ⑥沒有人再說話了。孩子們被問住了。沒有人能想象三先生會離開我們這些孩子的。如果她真的要去做項羽、張良,到月亮上去探險,孩子們也不會放她。孩子們話是不說了,但是誰都感覺到一種悟徹:看孩子們拼拼法似乎比到月亮上去探險更值得我們的愛好,誰也說不出這是什么原因,可是這悟徹卻使他們靠近了人性。在這把人性愈拋愈遠的世界里,大家想在做項羽、張良,或是上月亮去探險時,我回憶起了25年前操場角落里所領悟的一種模糊的感覺,雖則我還是不知道應當怎樣去衡量人間的價值,我總好像又重溫了一課《愛的教育》。 ⑦蘇州的冬天是冷冽的,在艱苦中撐住的學校,當然更不會有室溫的設備。孩子們穿得像泥菩薩般供在課桌旁,有太陽的曬太陽,沒有太陽的烘手爐。“拜拜天,今天不要上黑板罷。”孩子們在私語。果然,三先生沒有叫我們上黑板,她自己在臺上抄字給我們讀。這天的字可寫得特別大,而且沒有往日那樣整齊了。再看時,三先生的手腫得像只新鮮的佛手。 ⑧“三姨每天朝上自己洗衣服,弄得這一手凍瘡。”坐在我旁邊的她的侄女偷偷地和我這樣說。話里似乎責備這位老人家不知自惜。我聽著也覺得這是大可不必的。第一是大清早不必老在冷水里洗衣服,第二是既洗了衣服,生了凍瘡,又大可不必在黑板上寫字。學生們袖著手,老師卻忙著抄黑板,這又何苦呢? ⑨那天放學,她的侄女和我一路回家,又告訴我說:“人家請三姨到上海去做事,她不肯去。” ⑩“上海去了,不是可以不必自己洗衣服了么?”我還沒忘記那只凍瘡的手。 “可是三姨不肯去。”她侄女又加重地說了一句。 ?三先生在孩子們心目中總是個不大容易了解的老師。我們那時不知怎么的想起了出張壁報,怕學校不允許我們張貼。我們去告訴三先生,三先生沒有說什么話,點點頭,在書架里拿出了一疊紙給我們。這真是使我們有一點喜出望外,因為三先生自己是從來沒有浪費過一張紙的,這次卻這樣慷慨;原來她不肯放松足以教育孩子們的每一個機會。 ?我們那時的壁報貼在小學部進門處的走廊里,走廊相當狹。我們那時通行著一種“提逃犯”的游戲,一個人逃,一個人追。我有次正當著“逃犯”,一直從操場那邊沖逃走廊,想繞進小學部回“窠”。這一沖卻正撞在站在走廊里轉角處看我們壁報的三先生的懷里。我站住了,知道闖了禍??墒翘а垡豢丛谖颐媲暗膮s并不是一個責備我的臉,而是一堆笑容:“孝通,你也能作詩,很好。”她拍著我的小肩膀,“留心些,不要沖在墻上跌痛了。”我笑了一笑就跑了。直到這次回到母校,看見季玉先生的笑容時,才重又想起了這一段事。25年了,時間似乎這樣短,還是這個老師,還是這個孩子。 ?振華是40年了,我離開振華也已經20多年了,其間又經過了抗戰的8年,原已經長成的振華,經此打擊、破壞,也似乎停頓了一期。但是,我再來時,季玉先生卻還是20多年前的三先生,一個看孩子們拼拼法,清早洗衣服,被孩子們撞著會笑的老師,她伸著手拉住我說:“孝通,你還是這樣。”我也說:“季玉先生,你也還是這樣,”她笑了,笑里流露了她的愉快,笑里也告訴了我25年前所不能了解的一切。我明白了為什么我愛讀《愛的教育》了。 1946年11月1日 (選自《費孝通人物隨筆》有刪減) 15、結合文章揣摩孩子們說話時的心理,選出理解不恰當的一項( )(2分) A. “我是想做三先生。”(敬佩、仰慕) B. “教書?教孩子們書?我不干!有什么意思?”(質疑、不屑) C. “可是三先生為什么不去發明和探險,不去做項羽和張良,而在教我們書呢?”(不解、疑惑) D. “她該去做大事業,留了學回來。在這小學校里看著孩子們拼生字,真是——”(敬佩、嘲笑) 16、三先生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大容易被孩子們理解的?(3分) 17、體會文中加點詞的作用。(3分) 25年了,時間似乎這樣短,還是這個老師,還是這個孩子。 18、從文章看,25年前王季玉先生所處的環境是怎樣的?(3分) 19、文章為什么以“《愛的教育》之重沐”為題?(4分) (五)名著閱讀(8分) 20、下列對名著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朝花夕拾》是作者成年后懷想往事之作,有溫馨的回憶,也有理性的批判。 B. 《駱駝祥子》中樣子的悲劇是社會悲劇,是那個時代造成的,和祥子本人無關。 C. 《昆蟲記》語言淺近又不失幽默,“以人性關照蟲性”,兼具理趣與情趣。 D. 《儒林外史》極具諷刺效果,將人物形象和世俗風貌描摹得形神兼備。 21、跨越時空,與斯諾相遇。小明同學讀完《紅星照耀中國》后,有一些問題向斯諾先生請教。請你依據這本書的內容,推測斯諾先生會怎樣回答。(6分) 小明同學 斯諾先生 問題一:在“序言”中,您說“從字面上講起來,這一本書是我寫的,這是真的”,您為什么強調“這是真的”? 這是一部紀實性作品,是我根據采訪和考察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寫成的。 問題二:您采訪了紅軍領袖毛主席,請您談談對他的印象。 (1) 問題三:您為什么對“紅小鬼”這么感興趣呢? (2) 問題四:您那時曾說過“這本書值得介紹給一切中國讀者”,那么現在呢? (3) 三、綜合實踐(10分) 22、中考結束后,班級要制作一個視頻,回顧多彩的初中生活,珍藏美好的青春記憶。 (1)本視頻的主題是“深情寄母校 青春向未來”,你想為片頭選擇下面的哪種字體,請說出你的理由。(3分) 圖片 我選擇_________(字體),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視頻分為“校園擷景”“教師風采”“同學畫像”“班級史話”四個部分。 請你任選一個部分,寫一段話放在它的前面。(不少于30字)(5分) (3)視頻的最后,同學們要朗讀“志存高遠,放飛青春夢想; 腳踏實地,書寫人生華章”這句話,請你從朗讀感情、朗讀技巧等任一角度對同學們做出提示。(2分) 四、寫作(50分) 23、以下作文,任選其一。 作文(1):掛著眼淚的笑渦 作文(2)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們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葉,也有它自己的使命!要知道:生命的象征是活動,是生長,一滴一葉的活動生長,合成了整個宇宙的進化運行。要記?。翰皇敲恳坏澜鞫寄苋牒?,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表達要有真情實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