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③雜揉,屠沽④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⑤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⑥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⑦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蘇軾《書上元夜游》) 【注釋】①上元:農歷正月十五。②儋州:蘇軾被貶之地,現屬海南。③民:指漢族。夷:指當地少數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 ⑥過:蘇軾的小兒子。⑦韓退之釣魚:韓愈曾在詩中借釣魚釣不著大魚,埋怨水太淺,要另覓垂釣之處,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B. 懷民亦未寢 寢 :睡覺 C. 有老書生數人來過 過:經過 D. 歸舍已三鼓矣 鼓:動詞,擊鼓 【答案】C 【解析】題考查文言實詞。C項“過”是一個多義詞,可解釋為“經過”“訪問”“錯誤”“超出”等,而這一句的意思是“有幾個老書生來拜訪”,所以“過”應是“拜訪”的意思。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 A.欣然起行 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 B. 放杖而笑 強飲三大白而別 C. 予欣然從之 山間之朝暮也 D. 相與步于中庭 皆以美于徐公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虛詞。A項中的“然”分別是“……的樣子”和“然而”;B項中的“而”都“表修飾’’;C項中的“之”分別是“代詞,他們”和“結構助詞“的”;D項中“于”分別是“在”和“比”。 15.下列對兩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甲文“月色人戶,欣然起行”八個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B.乙文中“笑韓退之”是笑韓愈被貶后不能看破人生得失,不能做到隨遇而安。 C.甲、乙兩文分別用凝練的筆墨描寫了庭中夜色之美和上元之夜的繁華景象、祥和淳樸的民風。 D.甲、乙兩文都表現了作者被貶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D項中兩文都“表現了作者被貶后抑郁不能排遣,追求解脫而不得的苦悶心情”不正確,從甲文最后一句、乙文“放杖而笑,孰為得失?”一句可知,作者的心情是達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