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習資料 > 高中語文試題 >

        湖北省荊州中學2016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5-09-02 10:10
        湖北省荊州中學2016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質檢語文試題
        I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毎小題 3分)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3題。
             
        宣紙是中國特產的一種書寫繪畫用紙,它具有純白、細密、均勻、柔軟、經久不變色等優點。在書寫繪畫時,它潤濡性能好,又耐搓折。由于有了宣紙,中國的書法繪畫藝術才得以表現出絕妙的藝術神采和風韻。另外由于宣紙具有質地細密、耐老化等特點,使得許多古代書畫珍品賴以保存至今,正如一份調查報告中所說的:歷觀唐宋元明各朝書畫用絹寫者,脆而黑,存者甚少;用宣紙者,歷千百年而不變色,光潤如故,故有“千年紙五百年絹之說”?,F今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唐代著名畫家韓滉的《五牛圖》、《文苑圖》等都是畫在唐代宣紙上的,因此宣紙獨享“紙壽千年”的美名是當之無愧的。
        宣紙出產于安徽省涇縣等地。由于它多集中在附近的宣城銷售,逐漸被人們稱為宣紙。關于宣紙的產生,在涇縣民間流傳著一個故事,說蔡倫有一個徒弟叫孔丹,東漢時他在今天安徽省南部地區以造紙為生,為了表達對老師的懷念之情,他很想造出一種上等的白紙為蔡倫畫像、修譜。我們知道制造宣紙的主要原料是青檀樹皮,而青檀樹只有涇縣及其附近的太平、宣城等十數個縣的部分地區才有生長,因此也只有在這一地區才能造出宣紙。宣紙的優越性能還得利于當地終年長流的山泉,清洌純凈的泉水是保證宣紙質量的重要條件。在制造宣紙過程中,除了對原料、水質有嚴格的要求外,還需要一套精湛的制作技藝。宣紙的制造過程包括浸泡、灰掩、蒸煮、洗凈、漂白、打漿、水撈、加膠、貼烘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項操作要求。一張宣紙要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制造出來。
        唐代以前,書畫家們多用絹作為寫畫材料,自唐以后則多用宣紙了。由于宣紙“紙性純熟細膩,水墨落紙,如雨入沙,一直到底,不縱橫浸滲”,使得中國的書法繪畫藝術與它結下了不解之緣。唐代,宣紙就已有生紙、熟紙之分。所謂生紙,又稱生宣,就是用紙簾把紙漿抄出來以后,再經烘干便直接使用的紙。熟紙又稱熟宣、礬宣,是把生紙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紙,如進行填粉、加蠟、施膠等等,使它沾墨而不暈。在繪畫中,生宣適用于水墨寫意,畫家可以隨意渲染,表現出虛漾縹緲的意境。熟宣則適用于工筆畫,便于細描細寫,可以微入毫發。
        五代時,南唐后主李煜特別設立了專門機構監造宣紙,并且把這些精品宣紙貯藏在澄心堂。據說這些宣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從此澄心堂紙便成為眾紙之冠了。至北宋時,方才傳于世間。詩人梅堯臣在得到歐陽修贈送的澄心堂紙以后,把一些紙轉送給他的好友、制墨能手潘谷。潘谷又依樣精心制出了仿澄心堂紙,質量同樣很高。
        (摘編自中華書局《古代禮制風格雜談·文房四寶》,作者許樹安)
        1.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宣紙是中國特產的一種專供書寫繪畫用紙,它具有純白、細密、均勻、柔軟、經久不變色等優點。
        B.宣紙具有質地細密、耐老化等特點,所以許多古代書畫珍品賴以保存至今,而用絹寫的唐宋元明各朝書畫存者甚少。
        C.出產于安徽省涇縣等地的紙,由于多集中在附近的宣城銷售,逐漸被人們稱為宣紙,宣紙的產生,據說和蔡倫的徒弟孔丹有關。
        D.一張宣紙的制造要耗時一年多,這和宣紙的制造過程包括浸泡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項操作要求有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分)
        A.中國的書法繪畫藝術表現出絕妙的藝術神采和風韻,許多采用宣紙的古代書畫珍品都保存至今,而沒用宣紙的保存下來的甚少。
        B.熟宣不適用于水墨寫意,因為它是用生宣進一步加工而成的,墨而不暈,不能隨意渲染,無法表現出虛漾縹緲的意境。
        C.宣紙潤濡性能好,又耐搓折,所以它成了書寫繪畫用紙,另外質地細密、耐老化,使它獨享“紙壽千年”的美名。
        D.制墨能手潘谷得到歐陽修贈送的澄心堂紙,依樣精心制出了仿澄心堂紙,質量同樣很高,也負有盛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涇縣產有青檀樹皮,再加上清洌純凈的山泉水,所以該地區才能造出獨有“紙壽千年”美名的宣紙。
        B.用紙簾把紙漿抄出來以后,經烘干便直接使用的紙就是生宣,把生宣再進一步加工而成的熟宣則適用于工筆畫。
        C.宣紙的制造除了對原料、水質有嚴格的要求外,還有一套精湛的制作技藝,所以宣紙才能歷千百年而不變色、光潤如故。
        D.藏于深宮之中的澄心堂紙,“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是南唐后主李煜特別設立的專門機構監造的。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公元667)九月,(李)勣初度遼,謂諸將曰:“新城,高麗西邊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勣引兵進擊,一十六城皆下之。
        (公元668)侍御史洛陽賈言忠奉使自遼東還,上問以軍事,言忠對曰:“高麗必平。”上又問:“遼東諸將孰賢?”對曰:“薛仁貴冠三軍;龐同善雖不善斗,而持軍嚴整;然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
        丁卯,上祀南郊,告平高麗,以李勣為亞獻。己巳,謁太廟。
        (公元669)李勣寢疾,上及太子所賜藥,勣則餌之;子弟為之迎醫,皆不聽進,曰:“吾本山東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將八十,豈非命邪!”一旦,忽謂其弟司衛少卿弼曰:“吾今日少愈,可共置酒為樂。”于是子孫悉集,酒闌,謂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與汝曹為別耳。汝曹勿悲泣,聽我約束。我見房、杜平生勤苦,僅能立門戶,遭不肖子蕩覆無余。吾有此子孫,今悉付汝。葬畢,汝即遷入我堂,撫養孤幼,謹察視之。其有志氣不倫,交游非類者,皆先撾殺,然后以聞。”自是不復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聞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宮,登樓望輛車慟哭。起冢象陰山、鐵山、烏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其姊嘗病,勣已為仆射,親為之煮粥,風回,爇其須鬢。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為無人使令也。顧姊老,勣亦老,雖欲久為姊煮粥,其可得乎!
        (取材于《資治通鑒》唐高宗乾封元年、總章元年)
        [注]①房、杜:房玄齡、杜如晦。②撾:打。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B.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C. 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D.勣為將/有謀善斷/與人議事/從善如流/戰勝則歸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將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
        5.下列對文中加點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丁卯、己巳、戊申,為古時天干地支紀時的術語,可以用來紀日、紀月和紀年,古人常將之與五行結合預測人的運命。
        B.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具體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指司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對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稱薨。一般人死則稱之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達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皇帝對嬪妃的召見。近幸則多指帝王對臣下而言。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唐高宗對李勣很敬重。他在南郊祭祀天地,報告平定高麗,讓李勣第二位獻祭。
        B.李勣臨終遺囑其弟弟嚴管子孫。讓弟弟李弼在他去世后對兒孫要嚴加管教,是吸取房玄齡、杜如晦的子孫不肖的教訓。
        C.李勣特善于籠絡軍心。打了勝仗,他把功勞歸于下屬,把所獲得的金帛等財物都分給將士。
        D.李勣雖為戎帥卻很顧念親情。他親自為患病的姐姐煮粥,“風回,爇其須鬢”而不惜。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本山東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將八十,豈非命邪!(5分)
                                                                                       
                                                                                        
        (2)顧姊老,勣亦老,雖欲久為姊煮粥,其可得乎?。?分)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