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習資料 > 高中語文試題 >

        重慶市部分區縣2016屆高三上學期入學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5-09-02 23:15
        重慶市部分區縣2016屆高三上學期入學考試語文試題
        考試時間 150分鐘 分值 150
         
        第Ⅰ卷 閱讀題(70分)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爭論除夕是否放假莫忘春節“核心價值”
        苑廣闊
        7日,中國人民大學調查中心就春節法定節假日安排以社會抽樣調查和網上調查等方式公開征求意見。該調查中心稱,此次調查“受有關部門和單位委托”。這是全國假日辦“改編”成立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后,首個關于放假的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呈現“一邊倒”的情況,約七成受訪者支持春節長假從除夕開始放。
        爭論仍舊在持續,而按照有關專家的說法,解決爭論的最好辦法是增加一天假期,然后從除夕開始放假,這樣大家就都沒有意見了。如果真能增加假期長度,那也就沒有現在的爭論了,問題在于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家不會突然把春節假期從三天變為四天甚至是五天。
        雖然目前的網絡調查問卷顯示,約有七成的受訪者支持春節長假從除夕開始放,可畢竟還有三成左右的受訪者支持春節從初一開始放,原因在于他們覺得自己的單位不會要求員工非等到除夕當天正常下班以后再回家過年,而是會放松要求,可能從中午甚至是上午就“自由活動”了。這樣一來,如果從除夕開始放假的話,他們等于是間接“損失”了半天或者是一天的假期。
        但問題的關鍵在于,一方面不是所有的用人單位都會這么人性化,同意自己的員工可以在除夕當天提前下班回家;另一方面,這種依賴于單位領導或企業管理者的“提前放假”太不穩定,萬一今年換了一個領導或管理者,可能就從去年的允許提前放假變成了不允許提前放假。更何況,這種不是國家法定節假日的“私假”,顯得總不是那么名正言順。比如某家政府機關除夕當天提前下班了,但是偏偏有市民前來辦事卻找不到人,怎么辦?
        所以在我看來,在春節假期長度不變的情況下,國家還是統一從除夕開始放假好,筆者持這種觀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核心價值”。春節我們過了千百年了,但是很多人年年過年卻從沒想過“年”的“核心”在哪里。實際上,不管是按照過年的傳統,還是按照民俗學家的說法,春節的“核心”就在從除夕夜里11點到正月初一的凌晨1點這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里,一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守歲、吃團圓飯、放鞭炮辭舊迎新,這一系列的家庭活動,才是春節最核心的部分,而背后體現出的親情、團圓、團聚等等,才是春節最核心的價值。
        如果除夕不放假的話,很多人除夕之夜還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只能初一才趕著回家,那么也就錯過了春節的“核心部分”和“核心價值”,這顯然不符合我國農耕文化節日的傳統習俗。所以不管是考慮民意為重,還是從春節的“核心價值”出發,春節假期,都應該從除夕開始放才更加合適。
        (選自2014年12月9日《光明日報》)
        1.下列關于“除夕是否放假”的爭論,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除夕是否放假”的爭論起源于中國人民大學調查中心安排的就春節法定節假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B.“除夕是否放假”是全國假日辦“改編”后的首個關于放假的調查問卷,調查的結果是約七成受訪者支持春節長假從除夕開始放。
        C.“除夕是否放假” 的爭論仍舊在持續,因為還有三成左右的受訪者支持春節從初一開始放。
        D.“除夕是否放假”,作者的觀點是“放”,因為除夕是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核心價值”。
        2.下面各項中,不能作為作者支持除夕放假的理由的一項是( )(3分)
        A.春節最核心的部分是除夕夜里11點到正月初一的凌晨1點這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守歲、放鞭炮等一系列的家庭活動。
        B.除夕不放假的話,很多人除夕之夜還在回家的路上,或者是只能初一才趕著回家,錯過了春節的“核心部分”和“核心價值”。
        C.春節假期從除夕開始,是出于對春節的“核心價值”的考慮,是對我國農耕文化節日的傳統習俗的尊重。
        D.有關專家提出解決“除夕是否放假”的爭論的最好辦法是增加一天假期,然后從除夕開始放假,但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是不可能的。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3分)
        A.因為有些單位可能從中午甚至是上午就“自由活動”了,所以三成左右的受訪者支持春節從初一開始放假。
        B.有人反對除夕當天的“自由活動”式放假,因為這種依賴于單位領導或企業管理者的“提前放假”太不穩定并且名不正言不順。
        C.支持春節從初一開始放假 的人不明白“年”的“核心”在哪里,如果明白了這個,爭論也就不存在了。
        D.作者認為:爭 論除夕是否放假莫忘春節“核心價值”,春節的“核心價值”就是春節中體現出的親情、團圓、團聚等等。
        二、古代詩文閱讀(37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陳德榮,字廷彥,直隸安州人??滴跷迨荒赀M士,授湖北枝江知縣。雍正三年,遷貴州黔西知州,父憂歸。服闋,署威寧府。未幾,烏蒙土司叛,德榮赴威寧防守。城陴①頹圮,倉猝聚米桶,實土石,比次甃②筑,墉堞③屹然。賊焚牛衛鎮,去城三十里,德榮日夜備戰,賊不敢逼??偙?,賊敗走。尋以母憂去官。服闋,授江西廣饒九南道。九江、大孤兩關錮弊盡革之。
        乾隆元年,經略張廣泗疏薦,擢貴州按察使。時群苗交煽,軍事方殷,古州姑盧硃洪文諸叛案,德榮治鞫④,詳慎重輕,咸稱其情,眾心始安。及苗疆漸定,駐師與屯將吏多以刻急見能。二年,貴陽大火,德榮謁經略曰:“天意如此,當竭誠修省,苗亦人類,曷可盡殺?”廣泗感動,戒將吏如德榮言。
        四年,署布政使,疏言:“黔地山多水足,可以疏土成田。小民難於工本,不能變瘠為腴。桑條肥沃,亦不知蠶繅之法。自非牧民者經營而勸率之,利不可得而興也。今就鄰省雇募種棉、織布、飼蠶、紡績之人,擇地試種,設局教習,轉相仿效,可以有成。一年必有規模,三年漸期成效。”詔允行。乃給工本,筑壩堰,引山泉,治水田,導以蓄泄之法。官署自育蠶,於省城大興寺繅絲織作,使民知其利。六年,疏陳課民樹杉,得六萬株。七年,貴筑、貴陽、開州、威寧諸州、縣報墾田至三萬六千畝。開野蠶山場百馀所,比戶機杼相聞。德榮據以入告,數被溫旨嘉獎。
        又大修城郭、壇廟、學舍。廣置棲流所,收行旅之病者。益囚糧。冬寒,恤老疾嫠孤之無衣者。親課諸生,勖以為己之學。設義學二十四于苗疆,風氣丕變。十一年,遷安徽布政使,賑鳳、潁水災,流移獲安。十二年,卒于官。
        (選自《清史稿·循吏列傳》,略有改動)
        【注】①陴(pí):附屬的土墻。②甃(zhòu):修砌。③堞(dié):城上如齒狀的矮墻。④鞫(jū):審問。
        4.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經略張廣泗薦,擢貴州按察使 疏:上奏
        B.六年,疏陳民樹杉 課:督促
        C.開野蠶山場百馀所,戶機杼相聞 比:近來
        D.親課諸生,以為己之學 勖:勉勵
        5.下面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其中全都表現陳德榮“寬厚仁慈”品格的一組是( )(3分)
        ①德榮日夜備戰,賊不敢逼
        ②九江、大孤兩關錮弊盡革之
        ③苗亦人類,曷可盡殺
        ④賑鳳、潁水災,流移獲安
        ⑤廣置棲流所,收行旅之病者
        ⑥設局教習,轉相仿效,可以有成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陳德榮防守威寧時,他設法加固城墻,與叛軍相持,令叛軍不敢攻城,直至援軍到來,打敗敵人,表現出他的勇敢與謀略。
        B.陳德榮擔任貴州按察使,對苗族叛亂,處置謹慎公平,大得民心。他告誡屬下將領,對苗裔不能一味鎮壓 。
        C.陳德榮任貴州布政使期間,采取雇募臨省種棉、織布、飼蠶、紡績之人,設立機構進行集體培訓等措施,推廣先進技術,發展生產。
        D.陳德榮不僅重視農業,而且在興禮宣教方面也不遺余力,他大修壇廟、學舍,表現了他的遠見卓識。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天意如此,當竭誠修省,苗亦人類,曷可盡殺?(5分)
        (2)冬寒,恤老疾嫠孤之無衣者。(5分)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