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 蘇 軾 元豐五年七月六日①,王文甫家飲釀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詞。 雨洗娟娟嫩葉光,風吹鈿細綠筠香。秀色亂侵書帙晚,簾卷,清陰微過酒尊涼。 入畫竹身肥擁腫,何用?先生落筆勝蕭郎②。記得小軒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東墻。 【注】①當時蘇軾謫居黃州。②蕭郎,指唐代畫家蕭悅,善畫竹,自居易曾稱贊他畫的竹“莖瘦節節竦”,“枝活葉葉動”。 1.“秀色亂侵書帙晚”化用杜甫的“色侵書帙晚”,請簡要賞析增加的兩個字。(4分) 2.這篇“墨竹詞”透出了作者怎樣的竹畫藝術追求和人生態度?(4分) 參考答案 1. “秀”字點出了雨洗之后竹子的色澤,照應了第一句;“亂”字寫出了竹在風中枝葉參差、搖曳不定的特點,照應了第二句。這兩個字使畫中的竹子更加生動逼真。 [解析] 賞析用詞妙處宜從詞語本意入手,結合詞性,看語境中產生的表意作用。“秀”為形容詞性,看它修飾了誰,起到什么效果;“亂”用作動詞,看誰“亂”,賓語是什么,寫出了什么意味。 2. 在竹畫藝術上,作者追求清瘦靈魂,追求神韻;在人生態度上,作者處于人生低谷卻仍能夠曠達超脫、狂放自適。 [解析] 此題考查了對詩歌觀點態度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思考前一問應把握下闋開頭句和注釋二,回答人生態度應結合注釋一,并思考作者寫竹的創作意圖。 [賞析] 這是一首集句詞。詞的上闋集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詞的下闋集兩位詩人的詩句,一是白居易《畫竹歌并引》:“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人畫竹身肥擁腫,蕭畫莖瘦節節竦。”“嬋娟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二是當朝曹希蘊詩。蘇東坡在《書曹希蘊詩》說:“近世有婦人曹希蘊者,頗能詩,雖格韻不高,然時有巧語。嘗作《墨竹》詩云:記得小軒岑寂夜,月移疏影上東墻。此語甚工。”詩歌上闋寫景,描寫了雨后竹葉潤澤,風吹竹葉傳來陣陣清香的情形。“秀色亂侵書帙晚,簾卷,清陰微過酒尊涼”句中“秀”字進一步照應上文暗寫了竹子在雨水的滋潤下的光澤;而“亂”字則照應了上文中的“風”的存在,寫出了風過竹葉、竹枝帶來的動態美,使畫面生動可感。下闋中竹之孤影給人以清癯感,很好地表達了作者在人生低谷時雖孤寂卻超脫的性情。 詞的上闋集杜甫《嚴鄭公宅同詠竹》:“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詞的下闋集兩位詩人的詩句,一是白居易《畫竹歌并引》:“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唯一人。人畫竹身肥擁腫,蕭畫莖瘦節節竦。”“嬋娟不失筠粉態,蕭颯盡得風煙情。舉頭忽看不似畫,低耳靜聽疑有聲。”二是當朝曹希蘊詩。蘇東坡在《書曹希蘊詩》說:“近世有婦人曹希蘊者,頗能詩,雖格韻不高,然時有巧語。嘗作《墨竹》詩云:記得小軒岑寂夜,月移疏影上東墻。此語甚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