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① 寂寞枯枰響泬寥②,秦淮③秋老咽寒潮。 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棋見六朝④。 【注釋】①錢謙益 ,江蘇常熟人,明末清初詩人。南明時為禮部尚書。清軍攻陷南京后降清。降清后,寫了許多追念明朝的詩。此詩作于順治四年。②枰:棋局。泬寥(xuè):空曠蕭條的樣子。③秦淮:指秦淮河,流經南京市西南,秦淮河兩岸向來歌舞繁華。④六朝:歷史上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統稱 “六朝”。它們都定都南京。六朝時戰事頻仍,朝代更迭迅速頻繁。 1.本詩第二句的詩眼是哪個字,請結合詩句賞析。(5分) 2.這首詩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 “咽”,嗚咽。(1分)深秋的秦淮河寒潮嗚咽,一個“咽”字擬人化地寫出了環境的蕭條肅殺(2分),抒發了作者眼見戰后殘破衰落景象的悲慨之情(2分)。(如果寫出其他字,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2.(1)戰后蕭條,昔盛今衰之感:空虛寂寞中棋聲冷落,曾經歌舞升平的秦淮河兩岸如今是酒闌唱罷,留下了戰后的殘跡。 (2)自身年衰,屈身事清,晚節不保之悲:蕭瑟寒宵,白頭對燈影,景悲,人亦悲。 (3)殘局難收,六朝興衰,前朝已亡之嘆:作者以觀棋喻國事,流露出對前朝的惋惜與懷戀,對歷史興亡的感慨。(每點2分) 作者 錢謙益(1582--1664) 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明萬歷進士。 賞析 詩人將寂寞冷落的殘局,融入秦淮秋潮幽咽凄清的背景之中,極力渲染金陵城的蕭瑟氛圍。進而借觀棋抒發心中感慨,在棋的殘局中寄寓了詩人的故國之思。構思精巧,情調凄楚,含蓄蘊藉,是一首情景兼勝的好詩。 詩作于順治四年(1647),時南明已滅亡兩年多,詩人雖然投降了清朝,但對明朝的感情仍未消釋,因此借詠棋寄托自己無法明言的傷感。詩是詠棋,所以首句著題,從棋落手,言棋枰上爭戰之聲已結束,意即大局已定。次句由棋轉入寫景,描繪南明故都秦淮河寂寞蕭瑟之狀。兩句看似不相關,實際上是用感情作維系,從棋局的凄冷聯想到現實世界的凄冷,從而產生世事滄桑的感喟。這就是詩家常說的通感。三、四句歸到觀棋人。“白頭燈影涼宵里”,悲涼遲暮之氣騰出,如此之人處如此之境,自然產生觀棋如觀人世的感覺,詩因此延伸出棋局之覆亡如六朝之覆亡的想法,隱約把對明朝滅亡的傷痛也委婉地寫了進去。全詩在渲染氣氛上格外出色,不管是虛寫還是實寫,都統一在衰颯悲哀的氣氛中,讓人自然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在字句中緩緩地涌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