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考題 >

        胡銓《好事近·辛未九月望和答慶符》閱讀答案及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6-08-18 16:37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慶符
        胡   銓
        百年強半,高秋猶在天南畔。幽懷已被黃花亂。更恨銀蟾,故向愁人滿。
        招呼詩酒顛狂伴。羽觴到手判無算。浩歌箕踞巾聊岸②。酒欲醒時,興在盧仝碗③
        【注】
        ①慶符:名張伯麟。當時秦檜主和,慶符說:“夫差,而忘勾踐之殺爾父乎?”秦檜聽說大怒,將慶符關入監獄,打得體無完膚,流放到吉陽軍。時作者亦因上書力詆和議。請斬秦檜,被誣為“訕謗”,也被貶到吉陽軍。
        ②巾聊岸:掀起頭巾露出前額,不拘形跡。
        ③盧仝碗:唐代詩人盧仝飲茶的碗。盧仝寫有《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有“平生不平事, 盡向毛孔散”句。

        1.有人說這首詞的“更恨銀蟾,故向愁人滿”兩句“無理而妙”,請結合詞的上片加以賞析。(5分)
        2.簡要分析這首詞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分)

        【參考答案】
        1、明月本無情,作者卻說它故意對著自己變滿,看似無理,實則非常巧妙。(2分)作者滿懷無法鋤奸復國的激憤煩亂心情,偏又逢皓月圓滿,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銀蟾”傾瀉而去,更深層次地表現了作者的愁緒。(3分)
        2、這首詞塑造了一位雖遭貶謫但心憂國事,壯志難酬又希圖解脫的愛國詞人形象。(2分)作者觸犯秦檜被貶天南,年近半百,因報國無門而抑郁憤懣。因此招集友人賦詩狂飲,放聲高歌,放浪形骸,表現了作者內心極深的憂愁。又借盧仝飲茶的典故,力求排解胸中的不平之感。(4分)

        分析:1、此題考查賞析這首詞的內容及詞人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可結合著上闕根據“更恨銀蟾故向愁人滿”的大意從作者的思想感情角度分析由關鍵詞“恨銀蟾”“向愁人滿”可知面對明月滿詞人卻用一個“恨”字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從表面看詞人怨恨明月從該詞的寫作背景及注釋來看詞人因上書力詆和議被貶內心滿懷無法鋤奸復國的激憤煩亂心情。明月雖本無情是客觀的但作者只不過是借助明月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怨憤與憂愁而已。
        2、解答此題可結合著詞的注釋從作者的身份詞中的言行舉止來分析。由注釋可知詞人因上書力詆和議被貶故得出詞人是一個愛國主義形象“百年強半高秋猶在天南畔”交代了自己報國無門的憤怒故可得出壯志難酬的形象“招呼詩酒顛狂伴”寫出了一個賦詩狂飲發泄憂愁的形象。綜合起來概括即可。

        賞析
        本篇表現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憤和希圖解脫的苦悶心情。“百年強半”二句,流露了年已半百,而長期蹇偃的痛苦。作者從紹興八年被貶至寫詞時已十三年,長期的貶謫使他心情異常煩悶,作詞的這一天恰好是九月的望日,也正是月圓之時,又有菊花盛開,對此良辰美景,難免想起自己的遭遇,月亮不理解人的愁情,偏偏要在這時特別的圓滿,更使詞人愁腸百結。
        下片轉入作者對愁情的自我排解。他邀來了被世俗視之為顛狂的那些為抗金吶喊奔走的慷慨志士,并和他們一道作詩飲酒,狂呼高歌,他們放浪形骸,旁若無人。這種狂放的情景實實為他們內心悲憤的發泄和排解。當他們酒醒之后,又思飲茶,用“盧仝碗”典故,即取盧仝之詩“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之意。作者因報國無門而抑郁憤懣,憤世嫉俗,滿腔不平都暗寓其中,卻發之于狂放,是作者力求排解的表現。語似平淡而詩意深沉,用典恰當,風格豪放自然。




        相關閱讀

        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閱讀答案及翻譯賞
        李益《夜上西城聽梁州曲二首》閱讀答案
        曹雪芹與孔尚任《風箏》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張仲素《春閨思》閱讀答案解析及全詩翻譯賞析
        《登樓寄王卿》閱讀答案附賞析
        《謫嶺南道中作》閱讀答案及賞析

        有幫助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