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琴師毛敏仲北行三首(其一)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處,北關門外雨來天。 南人墮淚北人笑,臣甫低頭拜杜鵑。 [注] 本詩作于南宋亡國之后。 (1)詩歌前兩句在全詩中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答案] ①落日、陰雨渲染了陰暗凄涼的氛圍,奠定了全詩感傷悲戚的基調;(2分)②以落日、陰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頹和滅亡。(3分) [解析] 寫景的作用往往是營造氛圍,為作者抒情奠定基調。本詩前兩句寫的落日、陰雨這些陰暗凄涼的自然景象,為全詩奠定了悲戚的基調。 (2)有人評價說這雖是一首送別詩,情感卻沒有落在“送別”之上。請結合詩歌第三、四句具體分析。(6分) [答案] 從標題來看,這首詩屬于送別詩,但詩中不是寫離情別緒,亦無寬慰之語,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國之痛,抒發故國之思。(2分)第三句通過“淚”與“笑”的鮮明對比直接抒發了作者對亡國的切膚之痛;第四句用典,抒發了作者永遠眷戀故土、思念故國的忠貞之情。(4分) [解析]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第三句詩中南人的悲泣和北人的囂張構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不忍卒讀,詩人羞憤交加;結句用典[蜀中傳說,古帝杜宇歸隱亡去,其魂化為鵑,蜀人因聞鵑啼而懷念杜宇。安史之亂中,兩京陷落,乾元二年(759),杜甫避難入蜀,曾聞鵑下拜,借蜀俗寄故國之思:“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身病不能拜,淚下如迸泉”。此句正用此意。杜鵑喻亡君]以表心志。答題時要答出作者的情感。 參考譯文 西塞山前,落日昏黃,北關門外,風雨飄搖。(元軍正移師湖州,首都已淪入敵手)亡國的南人將悲慟化為血淚,得勝的北人狂笑發泄著橫行無阻的淫威。面對這殘破的故國河山,你我都會(像杜甫那樣)聞鵑啼而下拜,永遠懷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