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 郁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①籍舊業,七葉珥漢貂②。 馮公③豈不偉,自首不見招。 【注】 ①金:指漢代金日磾,他家自漢武帝到漢平帝,七代為內侍。張:指漢代張湯,他家自漢宣帝以后,有十余人為侍中、中常侍。②珥漢貂:漢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③馮公:指漢代馮唐。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開篇兩句寫的是松樹蒼郁茂盛卻長在山間水溝低處,而那低垂搖擺的初生小樹卻長在高高的山上。 B.三四句中,“彼”指的是山上的小樹,它會漸漸長大,變成和松樹一樣高,擁有闊大的樹蔭和百尺長的枝條。 C.“胄”,古代帝王和貴族的長子。“躡”,登。這一句的意思是貴族世家的子弟能輕易登上高位。 D.最后四句點明,歷史上馮唐是具有奇偉之才的人,但因為金張兩家的壓制始終未能受到封賞,坐上高官。 E.這首古體詩氣勢雄健,筆調挺拔,形象鮮明,情感濃烈,充分體現了作者獨樹一幟的詩歌風格。 2.這首詩通篇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D 2.對比手法:前四句用“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對比,五六句用“世胄”和“英俊”的職位對比,最后四句用“金張”和“馮唐”的功業、地位不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世族權貴依仗祖業竊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雖有才能卻只能屈居下位的不公平用人現象的強烈不滿和憤怒批判。 二 (1)這首詩借“詠史”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這首詩可分為三個層次,每四句一層。請簡要分析詩中三個層次之間的內在聯系。 參考答案: (1)揭示了世族權貴依仗祖業竊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雖有才能卻只能屈居下位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現象的強烈不滿和批判。 (2)第一層以比興起筆,用“松”和“苗”來比喻因“地勢”不同而帶來的不平等狀況,形象化地引領全詩;第二層是全詩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會 現象,并指出這種現象“由來非一朝”;第三層則通過“金張”和“馮公”兩個事例正反對比,具體說明上面現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參考譯文 茂盛的松樹生長在山澗底,風中低垂搖擺著的小苗生長在山頭上。 (由于生長的地勢高低不同,)憑它徑寸之苗,卻能遮蓋百尺之松。 貴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獲得權勢,有才能的人卻埋沒在低級職位中。 這是所處的地位不同使他們這樣的,這種情況由來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漢代金日磾和張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遺業,子孫七代做了高官.(珥漢貂:珥,插.漢代侍中官員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裝飾.) 漢文帝時的馮唐難道還不算是個奇偉的人才嗎?可就因為出身微寒,白頭發了仍不被重用。 簡析 這首詩寫在門閥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為出身寒微而受到壓抑,而無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卻能占據要位,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不平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