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 江左占形勝,最數占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萬灶宿貔貅。 露沾草,風落木,歲方秋。使君①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不見襄陽登覽,磨滅游人無數,遺恨黯難收。叔子②獨千載,名與漢江流。 【注】 ①多景樓:位于鎮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1164年,出任鎮江府通判的陸游陪同鎮江知府方茲(即詞中“使君”)登樓游宴,寫下此詞。時金兵踞于淮北。鎮江為江防前線。 ②叔子:西晉大將羊羊祜(hu),字叔子,鎮守襄陽,軍功卓著,志在滅 吳而生時來能完成大業,曾登臨興悲。"襄陽登覽”即指此事。 曜(yào):照耀。 戈甲:兵器和盔甲。 灶:軍中炊灶,指代營壘。 貔貅(pí xiū):猛獸,喻指勇猛戰士。 1.賞析上闋中的畫線句。(3分) 2.簡析全詞在抒發感情的主要特點。(5分) 參考答案 1. 運用夸張、對偶、比喻(以貔貅喻勇猛的戰士)的修辭手法,借助對當年孫權、劉備軍隊軍容的想象,表達了對他們破曹業績的敬仰羨慕之情。 2.(1)以典故委婉抒情。借三國時的孫權、劉備,來表達自己對收復失地、建功立業的渴望;借晉代的羊祜登臨興悲來表達自己對不能完成收復大業的擔憂;借對羊祜“名與漢江流”的贊美來表達自己力主抗金的政治態度。 (2)借贊美使君豪放,“談笑洗盡古今愁”,委婉表達內心“洗”之不盡的愁緒。 (3)以歷史上包括羊祜在內的無數登樓“游人”“遺恨黯難收”,來表達自己對收復難望、志不得伸的憂慮。 參考譯文 江東一帶據有險要形勢的地方,第一要數像屏障般雄偉的鎮江。山挽山,山連山,就像畫圖般莽莽蒼蒼,云渺渺,水隱隱,景色美處聳立著高高的樓房。戰事又起,戰鼓號角聲面對著風顯得格外悲壯。烽火連天,明明滅滅隔江相望,如煙往事,遙想起孫權、劉備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當年孫劉聯軍的軍容啊,銀戈金甲千里都閃著光芒。軍士野宿,萬灶煙騰,正如同今日宋軍一樣。 露珠結在草上,風吹黃葉飄蕩,正當金秋時光。方滋啊,你的氣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懷古憂,全被你談笑間一掃而光。君不見羊祜曾登臨峴山,觀賞襄陽?那無數登山賢士早涅末無能。他們的遺恨難收,空令人黯然神傷。獨有羊祜千年傳揚,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漢江千古流長。 簡析 詞的上片寫詞人追憶歷史人物,下片寫詞人登臨所懷,全詞發出了對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詞由如畫連山為背景,聯想三國時的孫權和劉備,聯想晉代登襄陽樓的羊祜,然后落到領客來游的方滋。由史及人,旨在表達宋金對峙中的政治態度和對方滋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