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 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 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 西風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憶昔在東掖,宮槐花下聽。 今朝無限思,云樹繞湓城。 1.下列關于這首詩的分析與理解,不合理的兩項是( )( )(5分) A.“六月初七日”,言語淺白,乍看不覺有何詩意,實則含有作者聽到早蟬先秋鳴叫時內心的震動與驚悸。 B.時值夏季,讓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邊聽到蟬鳴之聲。這連綿不斷的蟬聲引發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C.“西風”即秋風。古時人常習慣于將春夏秋冬四季之風,分別以東風、南風、西風、北風稱之。西風未起,意即還沒有到秋天。 D.“東掖”,宮中東側的旁門。唐時為門下省的代稱,亦稱左掖,與稱右掖的中書省對稱。此聯表現作者不無對昔日在宮城槐下聽蟬的美好回憶。 E.“今朝無限思,云樹繞湓城”此聯直抒胸臆,表現了作者此刻對云樹繚繞的湓城的無限思念之情。 2.秋雖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詩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體情感?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BE 2.①年事漸高的感傷之情。聽到蟬鳴之聲,作者就想到自己鬢色漸衰,大有歲月催人老的感傷。②困居異鄉的思鄉之情。蟬鳴之聲觸動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之情。③被貶離朝的愁悶之情。往昔在東掖槐花之下聽蟬,今朝卻是在潯陽僻處聽蟬,今昔對比,失意無限。(每點2分,概、述各1分。) 二 14.下列關于這首詩的分析與理解,合理的兩項是( )( )(5分) A.“六月初七日”,言語淺白,乍看不覺有何詩意,實則含有作者聽到早蟬先秋鳴叫時內心的震動與驚悸。 B.“西風”即秋風。古時人常習慣于將春秋冬夏四季之風,分別以東風、南風、西風、北風稱之。西風未起,意即還沒有到秋天。 C.時值夏季,讓作者意外的是,竟然在江邊聽到蟬鳴之聲。這連綿不斷的蟬聲引發了作者的悲慨之情。 D.“東掖”,宮中東側的旁門。唐時為門下省的代稱,亦稱左掖,與稱右掖的中書省對稱。此聯表現作者不無對昔日在宮城槐下聽蟬的美好回憶。 E.“今朝無限思,云樹繞湓城”此聯直抒胸臆,表現了作者此刻對云樹繚繞的湓城的無限思念之情。 15.“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一聯感情深沉動人,其中包含哪些具體情感?是怎樣表達的?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AD B.應是將春夏秋冬四季之風,分別以東風、南風、西風、北風稱之。C項“連綿不斷的蟬聲”有誤,只是薄暮時分有三兩聲而已;E項“對云樹繚繞的湓城的無限思念之情”有誤,這里的“無限思”是有無限的愁思、哀思之意。“云樹繞湓城”借景抒情,表現出的是作者被貶江州困居湓江的失意與愁苦之情。(A選項2分,D選項3分) 15.情感:①年事漸高的感傷之情。聽到蟬鳴之聲,作者就想到自己鬢色漸衰,大有歲月催人老的感傷。②困居異鄉的思鄉之情。蟬鳴之聲觸動了作者對故園的思念之情。 手法:借物抒情(對比、反襯、直抒胸臆),作者借“兩三聲”稀薄的蟬聲與自己濃濃的情愁相對襯,把自己復雜深沉的感情展露得淋漓盡致。(每點2分,概、述各1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