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① 辛棄疾 九畹②芳菲蘭佩好??展葻o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③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注?、儆陰r:地名,在江西永豐縣西博山中。石浪:雨巖的一塊巨石,長三十余丈,狀甚怪;篇末“石龍”指此。②畹:古代稱30畝為一畹。③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羅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稱他為湘累。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廣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學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堅韌執著往而不返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屈原所謂“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離騷》)極為相似。 B.詞的主題,是抒發作者不得志與少知音的牢騷情懷,作者并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出滿腹的悲憤。 C.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瑟弦斷這三個極富象征意義的詞,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和過人的才干,卻遭受南宋朝廷當權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擠,長期投閑置散,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 D.年輩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小重山》詞的結尾感嘆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詞上闋最后二句即化用岳飛之詞,以寶瑟清音,彈得弦斷也無人會意為喻,表達了與岳飛不一樣的愁緒。 (2)該詞抒發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結合下闋詞句進行分析。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酹江月 秋夕興元使院作①,用東坡赤壁韻 胡世將 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②。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塞馬晨嘶,胡笳夕引,贏得頭如雪。三秦往事,只數漢家三杰③。 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閫外④何人,回首處、鐵騎千群都滅。拜將臺欹,懷賢閣杳⑤,空指沖冠發。闌干拍遍,獨對中天明月。 注?、倥d元:地名,今陜西漢中市,南宋時為宋金對壘前線。作者曾任川陜宣撫使。②一范一韓人物:指北宋抗擊西夏、鞏固西北邊防的范仲淹與韓琦。③漢家三杰:指輔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張良、蕭何、韓信。④閫(kǔn)外:指統兵在外。⑤拜將臺:傳說劉邦在此拜韓信為將。欹(qí):傾斜。懷賢閣:是為紀念諸葛亮而建的。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為國建功的名將已逐漸被人們淡忘。 B.“北望長安應不見,拋卻關西半壁”寫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將,國家半壁江山已淪入敵手。 C.“試看百二山河,奈君門萬里,六師不發”表現詩人對朝廷軟弱避戰,不積極保衛河山的做法的痛惜之情。 D.本詞寫出了作者面對破碎的山河的萬千思緒,自己身處戰爭前線卻無力扭轉戰局,心中充滿失望與憂憤。 (2)下片中“鐵騎千群都滅”一句,有人理解為“敵人的軍隊已被消滅”,也有人理解為“我軍已被敵人打敗”。請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理解。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夜如年·古搗練子① 賀 鑄 斜月下,北風前。萬杵千砧搗欲穿?! 〔粸閾v衣②勤不睡,破除③今夜夜如年。 注?、俦驹~作于北宋,北宋政治羸弱,且常被少數民族侵犯,作者也十分關注社會及國運。②搗衣:把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擊,使衣料綿軟以便裁縫。此處為搗寒衣、戰衣。③破除:唐、宋人口語,消除,除去,消磨。 (1)詞上片寫“萬杵千砧搗欲穿”,下片卻說“不為搗衣勤不睡”。既然夜不睡不是因為搗衣,那是為了什么?請簡要分析。 (2)詞人在末句說“破除今夜夜如年”,站在詞人角度,試推測詞人面對此情此景時內心的思想情感是怎樣的。 4.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漁家傲 [宋]王安石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①。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②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③。 注 ?、亳厚唬河纳畹臉幼?。②欹眠:斜著身子睡覺。③邯鄲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柔藍”形容水,寫出了春水的清透碧綠、流動舒緩之貌,形象貼切。 B.“掃”字,用了擬人的手法,和上文“塵不到”相呼應,突出了環境的清新、優雅。 C.作者描寫“語鳥”和“朝雞”,從聽覺的角度渲染了一派寧靜閑適的自然田園風光。 D.上片寫景,描繪了環境的清幽寧靜;下片重在描寫生活情趣。通篇散發出純凈脫俗的美。 (2)整首詞不著一個“閑”字,卻處處顯現出作者的閑情,請對此加以賞析。 答案 1.(1)AD (2)全詞抒發了詞人自感虛度年華、政治失意、理想難以實現而又知音難覓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華已逝,虛度此生。“水滿”“何處”二句,用汀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理想難以實現的可悲處境。結尾二句,再次訴說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喚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 2.(1)A [“神州沉陸,問誰是、一范一韓人物”是感慨當代沒有這樣的人物。] (2)(示例一)應為敵人已被消滅。作者的意思是在外帶兵、能夠擊敗敵軍的將領有誰呢?表現出對良將的思慕,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示例二)應是我軍已被敵人打敗。作者寫在外統兵的將領能有誰呢?回憶以往,我軍被敵人打敗,表現出對以往作戰不利的慘痛回憶,更表現出對良將的渴望與期盼。 3.(1)上片寫“萬杵千砧搗欲穿”是表明為了遠在邊疆的親人準備寒衣,但準備寒衣也不必一夜不睡;下片寫不為搗衣,表明女主人公還有一層對遠征家人的深切痛苦的思念之情。這思念的痛苦無法排遣,只能借這“搗衣”消磨時光,打發這夜晚難過的時間,減輕心中思念的痛苦。 (2)①對夜里搗衣難眠的思婦的同情及借思婦表達對遠離家鄉在戰場上長年征戰戰士的同情;②對因大宋朝廷的軟弱而造成的“思婦難眠”“搗聲沉重”等一系列社會現狀的憤慨;③由此景已久而產生對國運的堪憂。 4.(1)C [“朝雞”意為清晨上朝時雄雞鳴叫,不能表現自然田園風光的閑適。] (2)詞的前三句以景物描寫為主,作者筆下的青山、小橋、春水、茅屋無不表現出一種幽深、寧靜的秀美;作者把階上的塵土付與春風清掃,自己在茅舍中晝眠,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歸隱后閑適平淡的生活。詞中不著一個“閑”字,閑適恬淡之意卻貫穿整首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