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 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 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盡生。 注:此詩約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閣時。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首句扣題起興,秋山靜寂,皓月懸空,清風蕭瑟,橫笛數聲,牽動詩人的心緒。 B.第二句使用反問,既寫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寫了自己滿懷的鄉愁。 C.頷聯,實寫悠揚宛轉的笛音在風中傳播,虛寫明月映照關山的景象,實虛相生。 D.這中宵月明之際,聽了這笛曲之后,胡騎就會北歸,戍邊將士也要南行返鄉。 E.全詩運用烘云托月,由聞笛入手,多方鋪墊,反復渲染,逐層推進,沉郁頓挫。 2.請簡析尾聯的表達技巧。(6分) 參考答案 1、BD(B,原詩第二句使用了設問,D項,應為“詩人萌生了返鄉的愿望”) 2、(1)虛寫,客居異鄉的詩人想象“故園”風景。 (2)襯托,以楊柳之搖落映襯自己的遲暮之悲,抒寫懷鄉之愁。 (3)反問,結句以反問收束,表達內心無盡的愁苦,給讀者強烈的震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