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瓢泉酒酣,和東坡韻① 辛棄疾 倘來軒冕②,問還是、今古人間何物?舊日重城愁萬里,風月而今堅壁。藥籠功名,酒壚身世,可惜蒙頭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休嘆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梅花爭發。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鴻明滅。世事從教,浮云來去,枉了沖冠發。故人何在?長歌應伴殘月。 【注】①作于紹照無年(1190年),時辛棄疾賦閑于帶湖,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韻而自抒懷抱。②軒冕,出自《莊子》:“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來,寄者也。” 1.棄疾這首詞也以健筆寫豪情,風格上極力追步東坡。但是比較之下不難發現兩者之間有一些區別。同是抒發 2.整首詞中作者的情感是復雜的,請結合藝術手法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1)政治失意(“壯志難酬”“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也可)(1分) 2.(1)用典:借用《莊子》“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來,寄者也”的典故,表明自己在政治失意之后對功名事業感到難以捉摸。借用司馬相如當壚賣酒的典故,意為說明自己是像司馬相如一樣的人才,求取功名是分內之事,不料遭遇坎坷埋沒民間。借用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的典故,表現了壯志難酬的憤慨。 (2)比喻:“休嘆黃菊凋零,孤標應也、有梅花爭發。”以自然氣候喻社會環境,以花喻人,表現愛國志士前赴后繼之意。特別是以梅花自喻,表明自己壯志不衰,自我磨礪,不忘北伐。 (3)以景結情:“長庚應伴殘月。”以殘月孤星的夜色映襯自己和友人們凄涼悲愴的心境,給讀者留下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4)直抒胸臆:“愁萬里”“蒙頭雪”“ 沖冠發”“ 醉里重揩西望眼”等直接表現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展現了一個失意英雄的尷尬處境和悲憤心情。(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答“設問”修辭手法,也可酌情給分。用典分析中舉一例分析說明即可,不必舉全三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