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瀾 憑高遠望,見家鄉、只在白云深處。鎮日思歸歸未得,孤負殷勤杜宇。故國傷心,新亭淚眼,更灑瀟瀟雨。長江萬里,難將此恨流去。 遙想江口依然,鳥啼花謝,今日誰為主。燕子歸來,雕梁何處,底事呢喃語。最苦金沙,十萬戶盡,作血流漂杵。橫空劍氣,要當一洗殘虜。 注:宋寧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國攻蘄州,城陷。王瀾因避蘄州失陷之災,移居溢江,在新亭上寫了本詞。 1.詞的上闋運用“杜宇”的典故,有什么作用?(4分) 2.請簡要分析下闋中詞人情緒的變化過程。(6分) 參考答案 1.(4分)借“杜宇”的典故,表達思歸而不得的愁苦及家國之痛(2分);使這首詞含蓄蘊藉,育有藝術感染力(2分)。 2.(6分)由對故土失陷的痛惜、對物是人非的感嘆(2分),到對受難百姓的同情、對金兵慘無人道暴行的痛恨(2分),再到激起報仇雪恨的決心(2分)。(評分建議:答對情感而不結合內容,每點得1分;不能體現變化過程,最多得3分;“對故土失陷的痛惜”與“對物是人非的感嘆”答出其一即可,“對受難百姓的同情”與“對金兵慘無人道暴行的痛恨”答出其一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