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云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漫悲歌、傷懷吊古。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 14.下列對這首詞有關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氣吞殘虜”“擁雕戈西戍”是作者回憶早年的軍旅生活,寫得極為豪壯,令人振奮。 B.下片一、二句寫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隱居家鄉,泛舟吳楚以自我解愁消悶。 C.“望秦關何處”寫大好河山沒有收復,作者不禁產生了“年華虛度”的傷懷之感。 D.全詞思想上始終貫穿著報效國家的主線,筆調上則以沉痛之情起,以慷慨之情結,動人心弦。 15.這首詞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D.應當是“以慷慨之情起,以沉痛之情結”。 15.對比。在上片,作者回憶了早年的軍旅生活,慷慨激昂;在下片,作者寫現在泛舟吳楚的生活,閑淡無奈。上片和下片構成了對比,突出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悲苦及強烈的愛國之情。(答虛實結合也可以,但總分不超過6分) 詩歌大意:壯年從軍,曾經有一口吞下敵人的豪邁氣魄。濃重的云層高掛在天上。原來是烽火狼煙點著了。紅潤的面龐、頭發烏黑(的年輕人),捧著雕飾精美的戈向西去戍邊。譏笑自古以來的儒生大多耽誤了寶貴的青春時光。 上陣殺敵、建功立業的夢想已經破滅,卻只能在吳楚大地上泛一葉扁舟。漫自悲歌,傷心地憑吊古人。煙波浩渺無際,邊關到底在何處?感嘆年華又被虛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