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納蘭性德 飄蓬只逐驚飆①轉,行人過盡煙光遠。立馬認河流,茂陵②風雨秋。 寂寥行殿鎖,梵唄③琉璃火④。塞雁與宮鴉,山深日易斜。 [注] ①驚飆:狂風。 ②茂陵:指明十三陵之憲宗朱見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縣北天壽山。漢武帝的陵墓也叫“茂陵”。③梵唄:佛家語。謂做法事時的歌詠贊頌之聲。④琉璃火,即琉璃燈,寺廟中點燃之玻璃制作的油燈。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起首二句“飄蓬只逐驚飆轉,行人過盡煙光遠”,表面寫飄蓬不定,隨風亂舞,實則暗示出世界的命運如飄蓬一般不定,人生亦然。 B.詞人雖感茫然孤獨,但意志并不消沉,“立馬認河流”辨明方向,氣概豪邁。 C.詞的下闋運用白描手法,將行殿、梵唄、琉璃火以及塞雁和宮鴉勾畫出一幅簡明的畫面,使蒼涼之感躍然紙上。 D.詞的末一句“山深日易斜”呈現出一份無理之趣,“山深”與“日斜”之間本無因果關系,詞人卻能于悖謬處見真理,發人深省。 15.詞的上闋最后一句“茂陵風雨秋”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B 從“立馬認河流”的下一句“茂陵風雨秋”可以看出,詞人并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反而滄桑傷感之意濃郁,所以說“辨明方向,氣概豪邁”的說法欠妥。 15.①點明時間和地點,作為上闋的收尾。(2分)②用茂陵、秋天、風雨意象傳達出更深的含意。以明憲宗之茂陵代指明十三陵,也讓人聯想到西漢最盛者漢武帝的茂陵。這個千古一帝,最終也只不過是一剖黃土。由此懷古,生發出今昔之感、興亡之嘆、黍離之悲。(4分) 注 ①飄蓬:飄飛的蓬草。 比喻人事的飄泊無定。 ②驚飆:狂風。此句謂人事無定,在光陰中隨風四散,漂泊不定。 ③認河流:辨流向以定方位 ④茂陵 :指明十三陵之憲宗朱見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縣北天壽山。詩文中用指前朝帝王陵墓。 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客。” ⑤行殿:行宮?;实鄢鲂性谕鈺r所居住之宮室。唐李昂《戚夫人楚舞歌》:“風花菡萏落轅門,云雨徘徊入行殿。” ⑥寂寥句: 李商隱《舊頓》詩:“猶鎖平時舊行殿,盡無宮戶有宮鴉。” ⑦梵唄 :佛家語。謂作法事時的歌詠贊頌之聲。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經師論》:“原夫梵唄之起,亦肇自陳思。”陳思,曹植。琉璃火,即琉璃燈,寺廟中點燃之玻璃制作的油燈。 參考譯文 一把銹跡斑斑的銅鎖,鎖住了行宮大門,也將舊時的熱鬧與繁華鎖在了時空深處。只有那些盤旋在宮殿上空的大雁和烏鴉,還像以前那樣不停地聒噪著,似乎還想在這深山日暮的斷瓦殘垣里,找尋到舊日的榮華記憶。 天壽山暮色四合,最后一抹殘陽的余暉斜灑在空寂的山林深處。我策馬,遠行。不敢再回首蒼茫夜色。人事如飄蓬,風吹浪卷。多少繁華流過,回眸處滿眼荒蕪。 賞析 容若這一闋亦是過明皇陵的感懷之作。這樣的作品《飲水》詞中頗有幾首,《好事近》有“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采桑子》有“行人莫話前朝事,風雨諸陵,寂寞魚燈。天壽山頭冷月橫”等句,都是詩人過經明十三陵時,對前朝皇陵景象的描繪。這首再加吟詠,容若全以景語入詞,以詞境作畫,以畫意入詞。將“行人過盡煙光遠”的飄渺、“茂陵風雨秋”的滄桑、“寂寥行殿鎖”的荒蕪和“山深日易斜”的感傷溶合在一起。故更婉曲有致,此詞猶如一副山水寫意圖,畫意幽遠。而其不勝今昔之感,興亡之嘆又清晰可見。 主要描寫了清朝詞人納蘭容若過明皇陵的感懷之作。表達了古今興亡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