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亮 話殺渾閑說。不成教、齊民也解,為伊為葛。樽酒相逢成二老,卻憶去年風雪。新著了、幾莖華發。百世尋人猶接踵,嘆只今兩地三人月。寫舊恨,向誰瑟。 男兒何用傷離別。況古來、幾番際會,風從云合。千里情親長晤對,妙體本心次骨。臥百尺、高樓斗絕。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壯士淚,肺肝裂。 注:①淳熙十五年歲末陳亮跋涉數百里,到江西上饒探訪辛棄疾。別后二人曾作調多首反復贈答。據詞中卻憶去年風雪”一語,知作于淳熙十六年。②次骨,至骨。③用劉備批駁許汜求田問舍的典故。 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伊尹、諸葛亮那樣的事業,只有在位者才能去做,平民百姓是無法去做的,所以說盡了等于沒說。 B.“樽酒”四句既憶去年相聚的歡欣也有眼前關山阻隔互相思念的痛苦,還有志難酬而早生自發的悲憤。 C.“天下”二句是說如今天下太平,人人安適,自己也打算耕田送老,賣刀劍換買鋤犁一類耕田的鐵器。 D.其文辭典麗宏富,平易自然,用語曲折搖曳之致,即兼具精警奇肆與蘊藉含蓄之美,極富藝術感染。 15.這首詞有雄深悲壯的特色:慷慨中見幽郁,蒼勁中含凄惋。請結合詞的下片簡要賞析這一特色。(6分) 14.C【解析】(C項所謂“天下適安”,實是“天下茍安”,詩句是詞人的憤慨之語。) 15.【解析】①下片詞前四句從離別的愁苦中掙脫岀來,寫建功立業之志,奔放雄豪,表達了古來英雄豪杰皆建功立業,志在四方,故不須以離別為念的慷慨。②中間四句謂友人雖遠隔千里,而情分親厚,肝膽相照;用典故,盛贊故人豪氣,也是對此輩茍安的痛斥,情辭冷峻。③末四句總寫報國無門的滿腔悲恨,深蘊憂國憂民之意,聲淚俱下。(每條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簡析 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歲末,陳亮頂風冒雪,跋涉數百里,從浙江永康去到江西上饒探訪多年不見的好友辛棄疾。二人同游鵝湖,共飲瓢泉,“長歌互答,極論世事”(辛棄疾《祭陳同父文》),兩人暢所欲言,共同居住了十天才分別。別后二人曾作《虞美人》同韻詞多首反復贈答。陳亮意猶未盡,不久又用前韻作此詞寄懷辛棄疾。據詞中“卻憶去年風雪”一語,知作于淳熙十六年。其時上距隆興和議已有二十六年,宋廷君臣上下茍且偷安,朝政異常腐敗,誤國者得升遷,愛國者遭打擊,國勢日弱,士風日靡。辛陳二人于此俱極痛憤,故詞中不但飽含惜別之情,而且深蘊憂國憂民之意,表現出“英雄感愴”的悲壯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