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① 云朔南陲,全趙幕府,河山襟帶名藩。有朱樓縹緲,千雉②回旋。云度飛狐絕險,天圍紫塞高寒。吊興亡遺跡,咫尺西陵,煙樹蒼然。 時移事改,極目傷心,不堪獨倚危欄。唯是年年飛雁,霜雪知還。樓上四時長好,人生一世誰閑。故人有酒,一尊高興,不減東山③。 【注】①趙可,宋代詞人,本詞為他入仕金朝后所作。②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為一雉,引申為城墻。③東山:指東晉謝安,他曾隱居東山。 14.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起首三句分述代州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河山形勝,有大氣包舉之勢。 B.“朱樓”四句寫景,以“有”字領起,推出了一幅幅朦朧、虛幻的圖景。 C.下闋轉入抒情,“極目”照應上闋登高覽勝,“不堪”表明“傷心”之深。 D.“唯是”一句,明是寫雁,實為抒情,寓年年飛雁知還、人卻難歸之意。 15. 詞末“故人有酒”三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14.B 15.①末尾三句意為朋友有酒,不妨痛快暢飲,豪情不輸當年避世隱居的謝安。②表面上寫飲酒之樂、隱逸之樂,興致很高。③實際上,這是詞人勉強的自我寬解,是借酒澆愁,苦中作樂,蘊含了無處可發泄的故國之思、民族之情。(每點2分,共6分) 賞析 這首詞是北宋趙可所做。是他身處北宋被金滅后,山河破碎,百感交集之下有感而發。對自己的民族懷念、期盼之情深深體現。 上片登臨古跡,描寫了詞人對歷史名藩的懷舊,憑吊,筆端流露對遠古時代英雄業績的緬懷之情。“云朔南陲,全趙幕府,河山襟帶名藩。”云,云中郡;朔,朔方郡,皆漢代北方邊郡。“代州”,即宋之雁門郡,金曰代州,治所在雁門(今山西代縣)。代州在云朔的南邊,戰國時屬趙,因此有“全趙幕府”之句。起首幾句分述代州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河山形勝。“有朱樓縹緲,千雉回旋。”在充滿滄桑變化的代州郡,一幅幅雄奇的畫面,撲面而來:歷盡風吹雨打, 朱樓遺跡顯得那么高遠,在云霧中時隱時現;綿綿不絕的古墻透迄盤旋伸向天際。雉,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古時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這里引申為城墻。“云度飛狐絕險,天圍紫塞高寒。”承接上句,仍展現蒼茫雄奇的雄美景象。“吊興亡遺跡,咫尺西陵,煙樹蒼然。”“西陵”意指西陘山,又曰陘嶺,也即是雁門山,古稱天下九塞之一,為北方天險,漢高祖伐匈奴,北宋楊業破遼兵,皆由此進兵?;叵肱f時英豪事業,作者不禁又懷念起故國山河之景。 下片起由寫景轉入抒情。“時移事改,極且傷心,不堪獨倚危欄。”世事滄桑變遷,人事興衰不定,怎不令人感慨萬千?昔日霸業已成空,即令山河依舊卻早已易主,神傷黯然,怎能忍心獨立倚欄。追懷故國追想故事,滿腹哀愁無處可訴,無人能知,此情此境,故曰“不堪”。“唯是年年飛雁,霜雪知還。”此時作者不由想到,只有凌空的飛雁才不懼霜雪知還故鄉,而詞人自己呢?卻只能遠離故鄉,欲歸不能,竟連只飛鳥也不如。無可奈何之情,癡盼故鄉之感油然而起。“樓上四時長好,人生一世誰閑。” 承接上句,詞人不禁概嘆,異鄉雖好,可終生辛勞無閑期,畢竟可哀。“樓上”意指代州。結尾三句,“故人有酒,一尊高興,不減東山。”“一尊”即“一樽酒”。“東山”,謝安曾隱居東山。表面上看,作者有美酒作伴,有退隱之閑,令人艷羨。而其實滿腹哀愁卻只能借酒消愁,退隱東山也不過是酒后的一種幻想。明明是內心悲痛萬千,卻仍要以達觀曠逸視之,令人知歡樂之句,實盡為悲痛之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