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正宮]塞鴻秋•湖上即事 [元]張可久 斷橋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 蹇驢破帽登山去,夕陽古寺題詩處。 樹頭啼翠禽,水面飛白鷺。傷心和靖先生墓。 【注】和靖先生:北宋林逋。他曾隱居西湖孤山,種梅養鶴以自娛,卒謚和靖先生。其墓在孤山東麓。 14.下列對兩詩的內容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蘇詩第一、二句描繪西湖一天之景:早晨天色朦朧,晨曦染紅群山;傍晚陣雨飄至。 B.張可久的小令中,“正宮”是宮調,“塞鴻秋”是曲牌名,“湖上即事”是題目。 C.“暗香疏影梅花路”句化用宋代林逋《山園小梅》中的名句,巧妙描繪梅花特征。 D.張曲尾句的“傷心”直抒胸臆,抒發作者對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無奈的心情。 15.兩首詩歌所描寫的西湖之景的特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4、D 抒發作者對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無奈的心情 沒有依據 15、蘇詩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景致怡人的西湖美景圖,張曲描繪了一幅幽清寂寥的西湖游覽圖。 蘇詩是以樂景襯哀情。西湖睛雨皆宜,如此迷人,卻并非人人都能領略到,作者只好酌酒和西湖的守護神“水仙王”一同鑒賞,以此抒發缺乏知音的感慨。 張曲則是巧妙蓄勢,卒章顯旨。在不動聲色地描繪西湖景色幽清、行人稀少、冷冷清清后,突然道出傷心原因--和請先生已死,詩人倍感精神孤獨,面對林逋之墓,只能自嘆自傷。同樣抒發知音難覓的孤獨、苦悶,此曲有異峰突起、石破天驚之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