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 飭①裝侵曉月,奔策候殘星。 危閣尋丹障,回梁屬翠屏。 云間迷樹影,霧里失峰形。 復此涼飆②至,空山飛夜螢。 1. 注釋:此詩是作者因作《斗雞賦》被唐高宗逐出長安,去西蜀路上所作,作者感于路途景致,有感而作。①飭:整頓,整理行裝。②涼飆:一作“商風”,即秋風。 14.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首聯 “飭裝”、“奔策”把出行動作化、具體化,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筆勢突兀,句法挺拔,不落俗套,氣勢壯闊,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 B. 頷聯蜀地的崇山峻嶺、懸崖峭壁被賦予詩人的感受——“危”、“回”,準確而新穎。“丹障”、“翠屏”描繪出山峰的不同形態、不同色彩,表現出詩人新穎獨到的寫景技巧。 C. 頸聯 “迷”、“失”寫出詩人對山中特有景物的奇妙感受,大樹、山峰都失去了它的本來面目,具有隱約朦朧之美。 D. 尾聯詩人再寫夜色,暗示了一夜的辛苦行程。行文巧妙,涼飆至、夜螢飛喚起詩人的時間觀念,從一個側面說明詩人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中,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15. 這首詩布局巧妙,注重寫景角度的交錯變換,請從寫景角度來分析這首詞的巧妙之處。(6分) 參考答案: 14. D [解析:“詩人再寫夜色,暗示了一夜的辛苦行程”錯,詩人從拂曉時分啟程,夜幕降臨時結束,應是一天的行程。] 15. ①從不同時間寫景。首聯寫拂曉時的天空景色“曉月”、“殘星”,時間尚早,旅途艱辛;尾聯寫夜幕降臨時,秋風吹面,夜螢亂飛的景象,暗示一天的辛苦將告結束。②從不同空間寫景。頷聯寫山頂上的“危閣”、“回梁”突出屬地的山嶺奇、險的特點;頸聯則從“云間”、“霧里”觀峰看樹,突出一種迷離朦朧的狀態。(每點3分,共6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