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平甫① 王安石 高蟬抱殼悲聲切,新鳥爭巢誶語忙。 長樹老陰欺夏日,晚花幽艷敵春陽。 云歸山去當檐靜,風過溪來滿坐涼。 物物此時皆可賦,悔予千里不相將。 【注】①平甫∶ 王安國的字,王安國為王安石長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次韻,古人和詩限制最嚴格的一種方式,作者與弟弟用詩詞互相贈答唱和,可見感情親密。 B.首聯運用擬人的手法,"誶語"二字描述爭巢之鳥的鳴叫,賦予其人的神貌情態,生動有趣. C.頸聯通過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分別寫出了黃昏時云歸風來的清靜和涼爽,景色安寧宜人。 D.本詩既寫出作者對當下美好時節的喜愛,同時也流露出其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和一絲孤獨惆悵。 16.王安石的律詩講究技法,用字工穩。請任取其中一方面結合頷聯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5.C 【解析】C項有誤。頸聯前句通過聽覺,寫日近黃昏,陰云向山后散去,小雨已停,檐前再無滴水之聲,表現出環境的安寧幽靜;后句則通過觸覺,寫微風從小溪對面吹來,溫潤宜人,滿座都顯得十分清涼。 16.范例一∶講究技法角度。運用了擬人的手法(1分),高樹厚厚的樹陰不畏烈日驕陽(1分),欺凌傲視,賦予其人的行為和情態(1分),寫出了樹陰之大,嚴嚴實實遮蔽住陽光的樣子(1 分);夏日傍晚的花可以和春景匹敵不落下風,將晚花人格化(1分),寫出了花之幽艷,景色之絢美(1分)。 范例二∶用字工穩角度(即煉字)。樹陰欺壓烈日,晚花勝過春花(1分)。一個"欺"字,一個"敵"字(1分),前者寫出樹陰鋪天蓋地的厚實且大(1分),后者寫出晚花的幽艷之美無出其右(1分),突出了夏天花木的繁盛清幽,也寫出了傍晚景色的生機與美麗(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