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 西京疲百戰,北闕任群兇。 關塞三千里,煙花一萬重。 蒙塵清路急,御宿且誰供。 殷復前王道,周遷舊國容②。 蓬萊足云氣,應合總從龍。 [注]①廣德元年十月吐蕃侵入長安,代宗走避陜州,百官奔散,次年春杜甫于蜀地聽聞此消息,為此寫了這組詩。②語出商王武丁勤于政事,恢復先王德政;周平王為避犬戎之難東遷洛陽。 15. 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與《春望》開頭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現實的凄涼與自然的生機形成鮮明的對比。 B. “西京疲百戰”一句批評了官軍面對叛軍時孱弱的戰斗力,體現了詩人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社會責任感。 C. “煙花”是指春天艷麗的景物,這里是以樂景寫哀情,表達面對戰亂的感傷,并與開頭形成照應關系。 D. “御宿且誰供”一句表達了對“蒙塵”之中皇帝的掛念與關切,詩人“忠君”的形象躍然紙上。 16. 詩歌最后四句抒發了怎樣的情感?是如何抒發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5. B 16. 情感:①對皇帝避亂后勵精圖治實現中興的期待;②對群臣百姓追隨效忠皇帝的希望。 手法:前兩句用典,用商王武丁、周平王的典故;后兩句運用比喻,用“云氣”“從龍”的現象比喻群臣百姓對皇帝的追隨效忠。 【解析】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表達技巧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B.“批評了官軍面對叛軍時孱弱的戰斗力”錯誤,本句是說官軍抵抗吐蕃入侵時,疲于應戰,長安屢陷敵手。 故選B。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分析表達技巧的能力。 “殷復前王道,周遷舊國容”兩句運用典故,前一句:殷商在盤庚為國君時,國勢最強。盤庚死后,國勢衰落。武丁(盤庚弟小乙之子)即位,勤修政事,殷商又趨強盛。這里借武丁復興殷商之事來寄希望于代宗能振興國運。后一句:周平王東遷于洛邑,以避戎寇。因在此前,周公(文王之子,成王時攝政)曾營建洛邑,故句中稱“舊國”。這里是借平王遷都以比代宗奔陜,也是期望能盡快恢復國家從前的強盛之貌。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皇帝避亂后勵精圖治實現中興的期待之情。 “蓬萊足云氣,應合總從龍”兩句運用比喻手法,意思是蓬萊殿上的云氣還很充足,相信不久皇上應當返駕回宮,讓這祥瑞的云氣繚繞跟隨著他。“云氣”指象征帝王氣數的祥瑞之氣,“從龍”指追隨圍繞著龍。龍,指帝王。此指代宗。用“云氣”“從龍”的現象比喻群臣百姓對皇帝的追隨效忠。這兩句表達作者對群臣百姓追隨效忠皇帝的希望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