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天山路傍一株梅,年年花發黃云下。 昭君已歿漢使回,前后征人惟系馬。 日夜風吹滿隴頭,還隨隴水東西流。 此花若近長安路,九衢年少無攀處。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天山路傍”“黃云下”,開門見山點明地點,蒼涼的塞上一株梅樹,表明了這株梅花樹的寂寥與不俗。 B.梅樹生長于絕域,其寂寞幽怨之情懷也只有古代的昭君理解,昭君已逝,漢使已回,再也沒人理解它了。 C.作者也為塞上梅沒有生長于長安路感到慶幸,否則早被輕薄年少踐踏采摘了,這也表達了作者的高潔志向。 D.這首詩寫塞外梅花,遺貌取神,意在言外,雖然沒有直接寫梅花,卻將梅花的神韻形象地傳達了出來。 16.請簡要賞析詩歌的頸聯。(6分) 參考答案 15.D“沒有直接寫梅花”錯 16.①“日夜風吹滿隴頭”是從時間角度寫,“日夜”突出時間的持續,寫梅花在塞外每天都被風吹,表現了梅花生存環境的惡劣。②“還隨隴水東西流”是從空間角度寫,寫梅花落滿“隴頭”,隨著“隴水”向東向西漂流,充滿了悲涼之感。③詩人借寫梅花的遭遇,表達了其對梅花的惋惜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無人理解、壯志未酬的痛苦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