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考題 >

        黃庭堅《望江東》閱讀答案及全詞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4-03-22 20:34
        望江東
        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①住。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②。又還是、秋將暮。

        [注]①闌:阻隔 ;阻攔。
        ②直饒:縱使。分付:交付。
            ①煙樹:如煙似霧的樹林。②江東路:以“路”代“人”。③直饒:即使。

        【參考譯文】
           暮春時節,江水東西兩頭被如煙似霧的樹林割斷視線。望不見江東路。反復思量,只有在夢中來往,這樣就不僅不怕煙樹阻隔,更不怕江水的阻隔。
            在燈下寫過無數封情書,可是想來想去沒個合適的人給傳遞。即使找來鴻雁傳書信,可現在還是傳不去,還得等到深秋有雁南飛的時候。
           
        【文學常識】
            黃庭堅(1045~1106?):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分寧(今江西修水)人。江西詩派的代表。追求用語奇險。又能詞,兼善行、草書,為“宋四家(宋代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之一。
        【閱讀訓練】
            1.因“隔”而“望不見”,詩人用意解決這一矛盾的辦法是______,因為_________。
            2.下片通過____繼續寫____,其中有兩次曲折,一是____,一是_______。
            3.“思量”“直饒”“ 還是”等詞語,表現抒情主人公_________。
            4.有人說,這首詞運用“意識流”的手法寫出了抒情主人公的曲折復雜的心理。說說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夢        夢可以沖破時空,跨越大江,視線自己的愿望
            2.寫信    “望江東        “寫了書”又“沒人傳”     “尋得雁”又“秋將暮”
            3.失望與希望,思念與期待,沉思與呼喊
            4.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詞題中的“望”是這首詞的詞眼。抒情主人公“望”自己思念之人,但是由于“江水”與“煙樹”之“隔”,望而不得。怎么辦?只好求助于“夢”,因為“夢”可以超越時空,自由來去,不受阻攔。但是“夢”畢竟是虛幻的。因此抒情主人公轉而用“書”來傳情。信寫了不知多少,心中盡情抒寫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但是“書”叫誰來傳遞呢?沒有人!怎么辦?那就請大雁吧。但是他轉而一想,現在才是暮春季節,大雁暮秋才要南飛,托雁傳書這一愿望也無法實現……詩人就是這樣,把抒情主人的渴望又失望的心理一層層地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寫出相思者情思之濃烈。


        二:
        (1)簡析“隔”字的雙重意蘊。(5分)
        答:①(客觀)視覺的阻隔:江水、煙樹隔斷歸路; ②(主觀)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無法傳遞。
        【解析】
           煉字類題目一般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該字的字典義+臨時語境義,該字使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效果,該字所傳遞的作者的情感、態度。隔,隔斷、阻隔之意。詩人身處江西,目光被樹阻隔而難望見江東。同時,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東。一語雙關,增強于江東留戀之情。
        【考點】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

        (2)請從虛實關系的角度分析這首詞的上片或下片。(6分)
        答案一:上片前兩句實寫遠望不見江東路,引起后兩句夢中相見慰幾回的虛寫(想象);想象中的相見反襯了現實中的孤獨。
        答案二:下片前兩句實寫燈前寫信無人傳,引起后兩句尋得大雁傳信的虛寫(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斷烘托了現實中的情感阻隔。

        【解析】
        《望江東·江水西頭隔煙樹》是宋代著名詞人黃庭堅的詞作。這首詞寄托了深刻的離愁和相思,表現了夢幻與現實的矛盾。這是黃庭堅因黨禍遷徒至西南時寫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作。語言平實而悲怨深沉,空靈渾成,是一首典型的北宋詞。此詞表達詞人東望思歸的心情。短短小令,四個層次,四個轉折,由“望”而一氣貫下,則有萬般不可“望”處,此種陷入絕境的情形,非親身經歷不能言說。這首詞寫得流暢明白,內容單純,層次分明,一氣呵成,音律和諧,饒有民歌的風味。

          詩歌鑒賞首先要了解詩歌語言的高度精煉性和表意的豐富性往往是通過省略、倒裝、跳躍等形式完成的。

        其次,要堅持三看:
        ①看題目。不少詩歌的題目就概括了詩歌的主要內容,或者提供了感情基調。
        ②看作者。如果熟悉的作者,我們可以回憶該作者的詩歌的風格及其生活的時代背景。
        ③看詩句。我們可以圈出意象、表達情感的關鍵字詞(句眼),要留意表情達意的形容詞、副詞、顏色詞。詩歌往往先敘事寫景后抒情議論,抒情議論處往往揭示詩歌的主旨。

        答案包括三個部分:寫作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
        【考點】考查對詩歌主旨的解讀。

        【鑒賞】
            此詞以純真樸實的筆調抒寫相思之晴。全詞以一種相思者的口氣說來,由不能相會說起,至遙望,至夢憶,至對燈秉筆,終至傳書無由。通過一段連貫的類似獨白的敘述,用“望”、“夢”、“寫書”等幾個發人想象的細節,把一個陷入晴網者的復雜心理和癡頑晴態,表現得曲折盡致。
            首句開門見山,交待出“江水”、“煙樹”等重重阻隔,展現一片蜜蒙浩渺的藝術境界中,返映出主人公對遠方親人的懷念。她極目瞭望,茫無所見:“江水”、“煙樹”、“江東路”等客觀自然意象,揭示了人物的思想感晴。“隔”字把遙望一片浩渺江水、蜜蒙遠樹時的失望惆悵的心境呈現出來。“望不見江東路”是這種惆悵晴思的繼續。接著,作者把特定的強烈的感晴深化,把滿腔的幽怨化為深沉的晴思:“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攔住。”夢,夢是遂愿的手段?,F實生活中無從獲得的東西,就企望夢中得到。“思量”,是主人公遙望中沉思獲得了頓悟:“只有夢來去”,這是一種復雜的晴緒,霧靄蜜蒙的客觀美的襯托下,這種仿佛、模糊的潛意識,渴望離別重逢,只有夢中才能自由地來去:“更不怕江攔住”,從“江水西頭隔煙樹”到“不怕江攔住”是一個回合,似乎可以沖破時空,跨越浩浩的大江,實現自己的愿望,飛到思念中的親人身邊。但這個“夢”還沒有做,只是“思量”,即打算著做。
            詞的上片,寫相思者想見對方而又不得見,望不見,只好夢中相會的晴景。而下片通過燈前寫信的細節,進一步細膩精微地表達主人公感晴的發展。夢中相會終是空虛的,她要謀求實的交流與聯系。“燈前寫了書無數”,以傾訴對遠方親人的懷念深晴,但“算沒個、人傳與”的一念中,又使她陷入失望的深淵。“直饒尋得雁分付”,“直饒”,宋代語言中,有“縱使”的意思。詞中的主人公想到所寫的信無人傳遞,一轉念間,鴻雁傳書又燃燒起她的希望,“分付”即交付,要把燈下深晴的書信交與飛雁;然而又一想,縱然“尋得”傳書的飛雁,“又還是秋將暮”,雁要南飛了,因此連托雁傳書的愿望也難達到。由此可知,她寫的信是要傳送到北方去。燈下寫信這一感晴細膩的刻劃,把女主人公的直覺、晴緒、思想、夢境、幻境等全部精神活動,“寫了書”又“沒人傳”,“尋得雁”又“秋將暮”那回環曲折的描摹過程中用“算”、“直饒、還是”等表現心聲的口語化語言,把一個至情女子的婉曲心理刻畫得細致感人,魅力無窮。



        文章標簽: 相思       江景     江水   江東  




        相關閱讀

        《梅花引·荊溪阻雪》閱讀答案
        韓愈《宿龍宮灘》《郴口又贈其一》閱讀答案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閱讀答案及賞
        崔涂《江雨望花》閱讀答案
        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閱讀答案及賞析
        古代詩歌常見的幾種形象及相關題型解答方法步驟及

        有幫助
        (4)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