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考題 >

        黎簡《小園》閱讀答案及全詩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5-11-05 12:10
        小 園
        【清】 黎簡
        水景動深樹,山光窺短墻。秋村黃葉滿,一半入斜陽。
        幽竹如人靜,寒花為我芳。小園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br /> 相關題目:
        1)詩的首聯哪個字用的最好?為什么?簡要分析。
        答案一:“窺”。角度巧(不說小園里的人越過短墻能看見墻外山光,卻說“山光窺短墻”,好像那山光探頭進入短墻,在窺視這小園中的景物,巧妙突出了小園景物之富于魅力,形象生動的寫出小園環境的美);擬人化(以物擬人,寫活了“山光”的意態神情,與王安石“兩山排闥送青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案二:“動”。小園中池水澄清,樹木倒映其中,本是靜止的,傍晚微風乍起,水中樹影也隨風婆娑蕩漾,這樣靜動結合,畫面更美,表達了作者對小園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的后兩聯由物及人(詩人),請簡要賞析詩中“人”的形象特點。
        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潔,白璧無瑕的象征。幽竹靜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顯示出詩人的勁節高風,一片冰心。此時詩人小立于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節操,澄明的胸懷,與周圍景物渾融一體,一個孤清高潔的形象躍然紙上。此聯以物喻人,竹、菊之風骨,月、霜之高潔襯托詩人的高尚品格和高貴人格。

        3.這首詩首聯中“窺”字很有表現力,請簡要賞析其妙處。(5分)
        答:“窺”字運用擬人手法,反客為主,不說小園里的人越過短墻能看見墻外山光,卻說“山光窺短墻”,好像那山光探頭進入短墻,在窺視這小園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生動地突出了小園景物的美麗動人,富有魅力。

        4.這首詩的后兩聯由物及人(詩人),請結合景物描寫簡要賞析詩中“人”的形象特點。(5分)
        答案: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風亮節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潔的象征。幽竹亭亭靜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輝映,烘托出一個品行高潔具有高風亮節的詩人形象。

        5.后兩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品格?請簡要分析。(4分)
        答:選用亭亭靜立的幽竹、凌霜傲放的秋菊(寒花)、潔白無瑕的新月等意象,(2分)表現了詩人孤傲高潔的情懷和節操。(2分)

        6.詩歌最后兩聯借助哪些意象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
        答:幽竹、寒花、新月,幽竹勁節,寒花孤傲,新月是高雅圣潔、白璧無暇的象征,通過這些意象刻畫了一個孤清高潔、胸懷澄明的人物形象。

        作者簡介:
        黎簡原籍廣東順德,其父來南寧經商,娶當地大族雷氏女為妻。乾隆十二年(1747)五月二十三日(6月30日)黎簡生于廣西南寧,年輕時往來廣東、廣西間。因喜愛廣東省內東樵(羅?。?、西樵二山之勝,故自號“二樵”。他還取東樵432峰、西樵72峰之意,把居室命名為“五百四峰堂”。黎簡性情耿介,不慕名利,世人目之為狂,遂自號“狂簡”。乾隆五十四年(1789)拔貢,將赴廷試,因父喪未行,遂不復應試。黎簡多才多藝,工詩善畫,兼精書法,擅長篆刻,號稱“四絕”。
        一生未出仕,靠賣畫、賣文及教館為生,生活比較清貧。曾寄居廣州慈度寺,住處四周種上竹子,曰竹平安館。中年所居村曰百花村,筑亭曰眾香閣、曰藥煙堂、曰五百四峰。袁枚當時名動天下,來到廣州欲求一見,卻被黎簡拒之門外,一時轟動詩壇。翁方綱任廣東學政時,未到廣州上任,先夢見二樵,更被傳為佳話,也可見二樵在當時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1799年十一月七日(12月3日)卒。

        簡析
        首聯寫園內之景,一正寫,一側寫。小園內有一小池,池水清澈,池邊有一棵大樹,枝繁葉茂,倒映池中。水的靜,影的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詩人巧妙變換角度,運用擬人手法,寫“山光”因好奇園中美景而探頭探腦,窺視園中。不但寫活了“山光”的意態神情,而且從側面突出了園中景物之富有魅力。頷聯由園內而至園外,視野放遠,境界開闊。秋天的山村黃葉滿山。這種黃,是成熟的金黃,片片金黃的葉如只只飛舞的蝶,尤其是在斜暉的映照下,一半明艷,一半陰暗,色澤層次分明,盡顯“山光”之致。頸聯又回到園內,寫翠竹之幽,寒花之芳。此二句詩人擷取“幽竹”“寒花”兩個典型意象,一為勁節,一為傲骨,顯示詩人的高風亮節,孤高傲世。尾聯詩句故設重字,造語別致。新月新霜乃是高雅圣潔、白璧無瑕之象征,于是一個孤清高潔的詩人形象就躍然紙上了。這首詩設色明麗,開闔自如,取象秀雅,體現了黎簡孤傲高潔的情懷。

        賞析
        本詩結構簡單,卻以意境勝。
        以畫寫詩,唐王維時已發展得極好了,而黎簡此作,與其稱為畫詩,不如看作是現在的“微電影”“DV”一類的東西,從一個攝像者的視角描繪了一段時間里詩人眼中的小園美景。
        鏡頭首先對準的是平靜的池水,水面倒映著層層深樹,亦遠亦近,微風一起,水面輕搖,樹影也跟著迷亂起來,更顯深遠有致。鏡頭上移,詩人開始眺望遠處的山巒,有趣的是,他并沒有用“山光入短墻”一類俗語,而是變換角度,反客為主,偏偏說成是山光越過短墻,正探頭探腦地偷窺著園中景色。一個“窺”字,讓整聯都活了起來,移詩人情感于山巒,不僅寫出了山光之可愛,也借山光之“窺”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園之可愛,其匠心令人叫絕。
        稍稍調小焦距,詩人又注意到了秋村中的黃葉。入秋之后,黃葉掛滿樹木,綴滿村莊。此處黃葉之黃,不是枯黃,不是蔫黃,而是一種絢麗奪目的鮮黃,是鏡頭中的亮色。詩人就在這悅目的鮮黃中,時而左顧,時而右盼,發現自己東側的黃葉平平無奇,而西側黃葉卻能化其鮮亮之顏色入落日之斜輝,奇絕美絕。是謂“一半”。詩人何以知黃葉之滿?自然是各個方向都曾長凝久駐,也正因此才能比較出“一半”來,有了前句作底,后句才站得住,也更有韻味。此外,這一聯兩句在全詩皆對的情況下看似不工整,實則拗有拗的好處,詩人正是為了突出“一半入斜陽”著心之苦,景色之美,才故設拗句,引為亮色。
        接著,鏡頭轉到身邊,幽竹靜立,菊花沁芳,正是文人最喜之物。詩人在如斯美景中,為何說小園只宜“小立”呢?原來新月已上,冷似新霜。詩人從“斜陽”看到“新月”,實在已有一段時間,此時不耐寒冷,只好歸去,也是無可奈何。用月來寫寒,這不是什么新發明,“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清輝玉臂寒”(杜甫《月夜》)等早已有之,但把月比霜,寫出寒冷的同時,又雙層比喻出清靜高潔之品質的,似不多見。
        可能有人認為,本詩前兩聯寫景,頸聯過渡,尾聯寫人,這樣說不是沒有道理,但失之呆板。作為一篇微電影式的小詩,因為一個鏡頭(亦即攝像者)的存在,本詩實際上句句有人,處處有人。樹影迷亂是人眼所見,山光窺園是人心所想,一半黃葉入斜陽,更暗含著詩人癡立園中之狀。幽竹為淡泊,寒花表清高,明月新霜都是詩人高潔品質的象征。景色固然是外物,但選景則是只有人才能做到的,尤其是此詩的景物描寫加入了大量的主觀發揮。所以這首詩不僅表現了小園之美,也著意寫出了詩人自身的高雅情懷。



        文章標簽: 月亮   山水     秋天   斜陽   竹子  




        相關閱讀

        古代詩歌常見的幾種形象及相關題型解答方法步驟及
        崔涂《江雨望花》閱讀答案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閱讀答案及賞
        陸游《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閱讀答案及賞析
        韓愈《宿龍宮灘》《郴口又贈其一》閱讀答案
        《梅花引·荊溪阻雪》閱讀答案

        有幫助
        (26)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