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明) 萬紫千紅莫謾夸,今朝粉蝶過鄰家。 昭君偏遇毛延壽,煬帝難留張麗華。 深院青春空白鎖,平原紅日又西斜。 小橋流水閑村落,不見啼鶯有吠蛙。 (1)詩中頷聯主要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分) (2)請結合全詩,賞析尾聯的妙處。(4分) 答案: (1)用典(1分)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賞識,張麗華不得君王留幸之典(1分)表達出詩人懷才不遇,仕途不順,不得重用的苦悶(2分) (2)“不見鶯啼有吠蛙”寓指春去夏至,花落時節;(1分)呼應首聯(或呼應標題)以景結尾,(1分),委婉地表現了作者的孤獨寂寞(或無奈與自嘲)。(1分) 唐寅(1470——1523),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商人在封建時代地位比較低下,他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并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 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后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