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1)簡析嚴維詩三、四兩句的意境。(60字左右) (2)詩中的“寒鴉飛盡水悠悠”是怎樣將詩人的感情表達得含蓄動人的? 3.簡析“秋”字在“一別心知兩地秋”中的表達效果。(2分) 4 .賞析最后兩句,分析其中包含的感情。(4分) 答案: (1)詩人獨立江邊遙望朋友去處不愿離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烏鴉都已歸巢,唯余江水悠悠。表達了無限的思念之情(所答應是對意境的描繪,有人、有景、有情)。 (2)示例一:這句詩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點點寒鴉飛盡,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景物中寄寓詩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動人。示例二:這句詩語言精練傳神。如“盡”,詩人長久獨立江邊,連點點寒鴉都飛盡了還不忍離去,可以看出詩人對友人情意的深長?;蛉?ldquo;悠悠”,寫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樣綿長,言有盡而意無窮。 3.“秋”字表面上寫時令,實際上表達人的情緒,蕭瑟的秋景增添了離情別緒。巧妙運用拆字法,以“心”上“秋”說明愁緒。(要點:時令與愁緒 2分) 4.“日晚”指詩人獨立江邊遙望朋友去處不愿離去,直到很晚,暗示思念時間之久,見出友情之深。“寒鴉”句是望中所見,秋夜清冷,烏鴉都已歸巢,唯余江水悠悠,給人以孤獨、寂靜、空虛的感觸。通過環境氣氛的渲染(或寓情于景),表達作者的悠悠的思念之情。(要點:孤獨、寂靜,環境氣氛的渲染或寓情于景,思念之情,4分) 二: (1)你認為本詩第二句哪個字用得好?為什么?(2分) (2)從情與景關系的角度分析此首詩后兩句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 (1)“秋”字用得好。一語雙關,表面上寫時令,實際上卻表達人的情緒,作者巧妙運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說明“愁”。 (2)詩的后兩句寫送走之后對韋參軍的深切思念。第三句轉接自然,不露痕跡地把前句抽象的離愁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江南”“江北”對比照應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傳出思念之神態,憂思綿綿。就連使人感傷的烏鴉此時也“飛盡”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這一切給人以孤獨、寂靜、空虛的感觸,“水悠悠”包含了無限思念的深情。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三: ⑴詩的一、二兩句,是從哪兩方面寫送別的? ⑵仔細體會第三句詩中“望”字的妙處。 ⑶詩的末句“寒鴉飛盡水悠悠”中包含了哪些感情? 參考答案 ⑴送別的地點“丹陽郭” 和送別的季節“秋” 。(意對即可) ⑵“望”字傳神地寫出思念的神態以及綿綿的憂思;由“望”自然而然地帶出下文“寒鴉飛盡水悠悠”的景象。(意對即可) ⑶江面上寒鴉點點,這一景象抒發了詩人孤獨、寂寞空虛的感情。悠悠江水流向遠方,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意對即可) 賞析: 《丹陽送韋參軍》是詩人嚴維的七絕名作,是一首送別的好詩,它感情真摯深厚,造語清麗流暢,讀之余味無窮。 首句“丹陽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丹陽的內外城之間,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丹陽送韋參軍》是一首送別的好詩,它感情真摯深厚,造語清麗流暢,讀之余味無窮。 首句“丹陽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丹陽的內外城之間,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內外兩道,內為城而外為郭。丹陽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別心知兩地秋”,交代送別的時間——秋天。“一葉落而知天下皆秋”。“兩地秋”之語,并不是說兩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說同樣秋色,而人已分兩地。惜別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句中隱含著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為“心”、“秋”兩字,故詩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類的辭藻來暗指“愁”字。本句“一別心知兩地秋”,明寫秋而隱寫愁,耐人尋味。 第三、四句寫別后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點明友人遠行的方向——江北。蘭舟已逝,離情難舍。天色向暮;連成群的寒鴉也紛紛飛盡,各自歸入巢中。但是,詩人仍在江畔佇立,久久地凝望著友人離去的方向。“寒鴉飛盡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為一體。友人遠去,相見無期,鳥兒飛盡,無蹤可尋。天地間顯得多么空闊、多么寂寞。只有那無盡的江水在無言地流淌,恰如詩人心中無限的憂愁。 補充: 這首七絕是作者抒寫他給韋參軍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現了他們之間的真摯情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