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考題 >

        蒲松齡《浣溪沙?秋柳》閱讀答案附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4-07-17 15:48
        浣溪沙•秋柳
        蒲松齡
        舊向長堤纜畫橈①,秋來秋色倍蕭蕭,空垂煙雨拂橫橋。
        斜倚西風無限恨,懶將憔悴舞纖腰,離思別緒一條條。
        【注】①畫橈:指畫舫,油漆彩繪之舟。
        1.“舊向長堤纜畫橈”中“纜”字運用了什么表達技巧?有何妙處?(4分)
        答:①“纜”字可以是名詞也可是動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當初長堤上的垂柳如纜,仿佛要挽住遠行的畫舫,寫出了楊柳的柔美與多情。(2分)②呈現出了春天的生機與氣象,與下一句的秋色蕭蕭構成對比,畫面感強烈。(2分)
        2.這首詞是怎樣寓情于景的?試結合詞作內容分析。(4分)
        答:秋色蕭蕭、煙雨迷蒙、西風又起、楊柳低垂的景象共同渲染出一幅蕭瑟、悲涼的圖景,(2分)有力地表現出了離別后的惆悵之情。(2分)

        3、試結合詩詞內容分析本文寫法上的特點。
        答;①,寓情于景。煙雨迷蒙、秋色蕭蕭、西風又起、楊柳低垂的景象共同渲染出了一幅蕭瑟、悲涼的圖景,有力地表現出了離別后的惆悵之情。
        ②,對比的運用。昔日美景與眼前的蕭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離別后的悲涼。
        ③,擬人的修辭。柳絲于西風中“恨”無限和“懶”“舞纖腰”采用了形象化的手法,寫出了別后的無緒與悲痛,增強了詩詞的感染力。


        作者:
        蒲松齡(1640年06月05日-1715年02月25日),字留仙,又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他出身沒落地主家庭,連續四次參加舉人考試而全部落榜。直到72歲赴青州補為貢考。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聊齋志異》一共三則。

        簡析:
        在上闋中,蒲松齡以一幅蕭瑟、悲涼的秋柳圖寄寓了思念的人兒遠行后的孤獨和惆悵。

        秋風勁吹,天氣轉涼,柳枝搖曳,蕭瑟的氣氛愈加濃重了。而無限的苦悶也隨西風蕩漾開來,彌漫在秋天的空氣里。柳樹連一向柔美的腰肢也懶得舒展了:再美又給誰去欣賞呢!堤岸長長,楊柳株株,柳絲無數。楊柳千萬條風中搖擺,而每一條都系著濃濃的離愁呀,“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原來,所有的煩憂都是因為你的別離。正如江淹所寫: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下闋,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賦予了柳以細膩的情感,從而傳達出了作者內心深深的惆悵。

        通讀全文,我們感覺詩人處處是在抒寫秋柳,而仔細體會,又有哪一句不是在寫離別的憂傷和煩悶呢。這正是古人所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了。




        相關閱讀

        古詩試題閱讀答案分析
        袁枚《苔》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趙熙《秋夜》閱讀答案
        王令《感憤》閱讀答案
        《北歌 北漠清霜雁飛低》閱讀答案賞析
        王冕《歸來》閱讀答案

        有幫助
        (1)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