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 〖注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 盡:消失。 4.依:依傍。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5.窮:盡,使達到極點。 6.千里目:眼界寬闊。 7.更:再。 〖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 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城樓。 唐代詩人王之渙的詩《登鸛雀樓》,一起欣賞這首詩。 黃昏時分登上鸛鵲樓,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夕陽也在遙遠的天際漸漸沉落。首二句詩蒼茫壯闊,氣勢雄渾。末二句是境界的升華,出人意表、別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遠矚之胸襟,又寓孜孜進取之深意,有情有理。 鸛雀樓是建在山西省黃河邊高阜上的一座三層高樓,它前對大山,下臨黃河,居高臨下,氣象雄偉。詩人在傍晚時分登上了鸛雀樓。他向西眺望,連綿的群山一直延伸到天的盡頭,西下的夕陽漸漸消失在遠山背后;回顧腳下,滔滔滾滾的黃河流經樓下,奔向東方,匯入大海,一去不回。白日、黃河、群山、大海組成的這幅壯麗的圖畫,使詩人胸襟大開,激情奔放。為了把讀者帶到一個更開闊、更高遠的境界,詩人揮筆寫下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兩句千古傳誦的名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