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字因其獨特的表達效果,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曹操、曹丕和曹植是建安文學的卓越代表,他們的詩歌久負盛名,尤其是詩歌語言詞匯豐富,絢麗多彩并各有所好,而三曹均愛用疊字,并且使用頻率非常高。如在《漢魏六朝詩鑒賞詞典》中所選曹操的詩共8篇,其中運用疊字的就占有4篇;所選曹丕詩7篇,其中運用疊字的竟達6篇,特別是曹丕的《雜詩二首(其一)》,一首詩中四次運用疊字:“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郁郁多悲思,綿綿思故鄉。”這幾處疊字運用對渲染凄涼寂寞的秋夜氛圍,烘托漂泊異鄉游子的滿腹憂愁和思鄉之情起到了突出和強化作用,有力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疊字運用方面,最受人稱道的當數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李清照的在這首詞中的疊字運用,顯示出她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倍受后人稱贊。宋代張瑞義《貴耳集》卷上:“易安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明代茅?!对~的》卷四:“連用十四疊字,后又四疊字,情景婉絕,真十絕唱。后人效顰,便覺不妥。”吳承恩《花草新編》卷四:“易安此詞首起十四疊字,超然筆墨蹊徑之外。豈特閨幃,士林中不多見也。” 另外,在楹聯創作中,疊字法的運用也是非常廣泛的,幾乎隨處可見。用疊字法作楹聯,可以生動地表現楹聯的意境,語音上和諧悅耳,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具有個情達意的形象性,因而可以增強楹聯的藝術魅力,獲得特定的表達效果。請看俞樾做的這副杭州九洞十八溪聯: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 高高下下樹,叮叮咚咚泉。 作者將四個形容詞“重疊、曲環、高下、叮咚”進行了特殊處理,效果便發生了很大變化,感覺清澈,情景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