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考題 > 考題分析 >

        詠史懷古詩鑒賞訓練試題及答案(二)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5-11-20 16:40
        9、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①此詩是作者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②吳宮:三國時孫吳曾于金陵建都筑宮。③晉代:指東晉,建都金陵。④衣冠:指當時的名門世族。⑤成古丘:成為一堆古墓。
        結合全詩理解“總為浮云能蔽日”的意義。結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總為浮云能蔽日”句使用了比喻,以“浮云”喻奸佞臣子,以“日”喻君主,“總為浮云能蔽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自己報國無門,十分沉痛。詩人所寫的“愁”體現的正是這種憂君憂國、懷才不展、時不我待的心情。

        10、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注:①蜀相:指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②錦官城:古代成都的別稱。③柏森森:柏樹長得高大而茂密。③黃鸝:黃鶯。④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見諸葛亮事。⑤兩朝:指劉備、劉禪父子兩朝。⑥開濟:開創基業,匡濟艱危。⑦出師未捷: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興十二年(234),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軍中。
        (1)寫景總會滲入作者的主觀感受,試分析《蜀相》詩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句,并說出跟意境關系最為密切的兩個字。
        這一句是寫入祠后所見,意思是: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呢?隔葉的黃鸝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跟意境關系最為密切的兩個字是“自”“空”。從“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涼、冷落氣氛,含有感傷的意味。
        (2)本詩的主旨是詠嘆什么?
        主旨是歌頌仰慕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同時惋惜他的壯志未酬。以古人自況。

        11、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①“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這兩句是寫登山所見。“淺”指水,由于“水落”,魚梁洲更多地露出水面,故稱“淺”;“深”指夢澤,遼闊的云夢澤,一望無際,令人感到深遠。②羊公碑:據《晉書羊祜傳》,羊祜鎮荊襄時,常到此山置酒言詠。羊祜生前有政績,死后,襄陽百姓與峴山建碑立廟,“歲時饗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這首詩的首聯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內容?尾聯中的一個“尚”字抒發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首聯說明了人事總是在不停地變化著,時光也在不停地流逝著這一生活哲理;尾聯中的“尚”字,既有對朝代更替、人事變遷,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的感慨,有包含了作者至今仍無所作為,死后難免湮沒無聞的傷感。

        12、臺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注:韋莊,晚唐京兆杜陵(今陜西西安)人。
        (1)這是一首憑吊六朝古跡的詩。詩人為什么說“臺城柳”“無情”?
        因為雖然六朝的繁華已如夢遠逝,而臺城柳卻依舊逢春即枝繁葉茂,不管人世滄桑、人間興亡,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以它的繁榮茂盛和臺城的荒涼破敗,以它的終古如斯和六朝繁華如夢轉瞬即逝作鮮明對比,因此詩人說它“無情”。
        (2)有人說詩人在憑吊古跡是流露出濃重的對時事的感傷情緒,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同意。因為詩人身處晚唐,此時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華已蕩然無存,如夢一場,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詩人憑吊臺城古跡,回顧六朝舊事,今之視昔如來者視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運使詩人聯想到唐王朝,懷古傷今。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