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錦囊】 提問方式: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這首詩歌具有怎樣的語言風格?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要求品味整首詩歌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淺顯、辭藻華麗、委婉含蓄、簡潔洗練、沉郁頓挫、渾厚雄壯、多用口語、明白如話、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筆調婉約…… 答題步驟: 1、敘: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析: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評: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br /> 【相關試題】 1、(2010•廣東六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清詩,然后回答問題。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注] 屈大均,文學家,史學家。早年參加抗清斗爭,后退隱不仕。其地位與顧炎武、吳嘉紀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結交前明遺民志士抗清,冀求復明。 試題:本詩的頷聯和尾聯表現出了怎樣的語言風格?請任選一聯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含蓄委婉(或:深沉蘊藉)。頷聯:作者用垂淚的“落花”比喻受打擊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鳥”來比喻為清廷賣力幫腔的小人,含蓄地表達了深沉悲愴的情懷?;蛭猜摚?ldquo;龍蛇四海歸無所”,比喻反清志士們因為大業難成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寒食年年愴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內的前明遺民志士在每年寒食節的時候都會產生悲愴之情,反清無望的幽憤之情表達得深沉蘊藉。 【附錄】常見的古詩語言風格 1.平實質樸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例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全篇毫無難解之處。 2.含蓄雋永 詩歌最富有靈氣。詩的靈氣在于雋永,在于“字短情長”,字里行間總是留著啟人聯想、開人悟性的“空白”。例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天各一方的夫妻間掛念問候,其時其境其情,歸家團聚作長夜之談的憧憬,統統顯于言外,隱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靚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飽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如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給人一種清新美。 4.形象生動 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嬌·赤壁懷古》),既是詩又是畫,有形有色地展現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開闊。 5.絢麗飄逸 說到絢麗飄逸,最典型的詩人當數李白。李白的詩大都寫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具有絢麗飄逸之美。例如他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6.其他用來鑒賞古詩語言風格的常用語言還有: 平淡自然 明快淺顯 辭藻華麗 委婉含蓄 簡潔洗練 沉郁頓挫 渾厚雄壯 多用口語 明白如話 樸實無華 華美絢麗 明白曉暢、筆調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