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考題 > 考題分析 >

        最新古詩鑒賞訓練試題及答案(4套)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7-11-20 09:40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西塞山下作
        韋 莊
        西塞山前水似藍,亂云如絮滿澄潭。
        孤峰②漸映湓城北,片月斜生夢澤南。
        爨③動曉煙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黃柑。
        他年卻棹扁舟去,終傍蘆花結一庵。
        注 ?、傥魅剑喝龂鴷r東吳江防邊塞,歷代詩人多有趣詠。②孤峰,指湓城北的廬山。③爨(cuàn):燒火做飯。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詩人行至西塞山這個東吳江防邊塞,前望江水,歷史往事等引起豐富的聯想,但詩人并沒有借西塞山抒發盛衰榮辱的感嘆。
        B.頷聯寫詩人所見,前望是廬山,后看是斜月;“漸映”寫月光逐漸明亮,“斜生”巧妙的寫時間的推移、位差的變化。
        C.頸聯化實為虛,把西塞山一帶異時生長成熟的植物作藝術的歸結,使得描繪的景物更加富有藝術魅力和生活情趣。
        D.尾聯,表現了詩人對西塞山的愛戀,他把蘆花當作寧靜恬適的生活伴侶,期望有一天獨棹扁舟而來,依傍蘆荻結庵而居。
        E.這首詩寫詩人舟行至西塞山下時所見所感,前兩聯暗示詩人的行跡,第三聯寫出對此地烹紫蕨、摘黃柑的鄉間生活的贊美。
        (2)首聯“西塞山前水似藍,亂云如絮滿澄潭”寫景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


        (1)BC [B項“漸映”寫舟行的漸見過程,不是寫月光的逐漸明亮。C項“化實為虛”說法錯誤,這里是由實景轉入虛景,屬“由實入虛”的手法。]
        (2)①“水似藍”表明水深莫測,西塞山勢的峻峭,山間蔥蘢草色的映襯,使得江水的顏色蔚藍;②“亂云如絮”寫出了云層如輕飄的花絮,在山間起伏纏繞,非山勢高峻難得有此景象,起伏的亂云彌漫江上,纏繞山間,使山勢與水面通過亂云的銜接,而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③運用比喻、對比的手法,把云比喻成飛絮,蔚藍平靜的江面與陡峭如削的山勢對比,寫出了西塞山的奇特地勢,加以渺茫起伏的云絮飄飄,形成一種對比強烈又結合奇妙的一種藝術境界。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感遇①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②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匍_元末,玄宗耽于政事,貶斥賢臣,本詩是作者被貶荊州時借丹橘言志的作品。②孔子曾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語,故后世常用“歲寒”借指砥礪節操。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一、二句寫丹橘區別于一般樹木,能夠經受住嚴冬的摧殘,“猶”字的運用包含著作者對丹橘的贊頌之意。
        B.三、四句先以反詰語“豈伊地氣暖”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贊美丹橘具有耐寒的節操。
        C.五、六句的意思是,丹橘作為上好的水果可以用來款待嘉賓,可是從中原到江南卻有山水阻隔,嘉賓難以到來。
        D.七、八兩句承接前句而來,是說那些嘉賓們的命運難測,只能聽其自然,如同寒暑變更四季交替讓人無法追尋。
        E.最后兩句指出人們只顧栽種桃李而不種丹橘,并以“此木豈無陰”反詰收束全詩,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怨憤之情。
        (2)杜甫曾稱贊張九齡“詩罷地有余”,意思是說他的詩意給讀者留有馳騁想象和聯想的余地。結合具體詩句,說說這首《感遇》能讓人聯想到哪些內容。
        答:(1)CD [C項這兩句是說丹橘雖好,無奈山高水深,重重阻隔,難以把它運出去,進獻給嘉賓。D項這里說的是丹橘的命運。]
        (2)(示例)①詩人贊頌丹橘經冬猶綠,并不是因江南地氣溫暖,而是因為它有耐寒的本性,由此可以聯想到詩人自己雖遭權貴排擠,卻堅貞不屈保持正直高潔的品質與情操。
        ②“自有歲寒心”一句充分顯現了丹橘堅韌的性格,歷霜雪而彌堅的高尚情操。使人聯想到詩人一副自我肯定、充滿自信的神情,表現出威武不屈、挺拔崢嶸的英雄氣概。
        ③詩中寫道丹橘由于路途阻隔無法進獻給嘉賓,不能受到嘉賓的青睞,這不由使讀者聯想到當時朝政的黑暗和詩人遭貶斥的坎坷遭遇,詩人借橘喻人,感嘆自己空懷報國之才而無用武之地,不能得到朝廷的賞識。
        ④最后兩句寫桃李受世人重視,而被人們忽視的丹橘卻也能綠樹成陰,不禁使人聯想到詩人當時的心境,雖因遭受排擠而心情抑郁,但又保持著自己堅貞不屈的高尚品格。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其一)
        姜 夔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
        (1)賞析首句“細草穿沙雪半銷”的妙處。
        (2)全詩重點寫了“梅花”這一意象,在描寫上有何特點?
        答:(1)雪融化了一半,細草從沙土里露出了頭。運用了細節描寫,預報早春,點明了時令。
        (2)夜色掩映,竹林掩映,詩人沒有正面描寫梅花的形態,而是寫了梅花的香氣。(緊扣題目中的“除夜”這一特定時間,不寫梅花形態,只寫梅花香氣)以虛寫實。


        4.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
        元好問
        幕府文書鳥羽輕,敝裘羸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豈不懷歸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鴨鬧,一川桑柘晚煙平。
        此生只合田間老,誰遣春官②識姓名?
        注 ?、?ldquo;豈不懷歸”出自《詩經·小雅·出車》。②春官:指禮部,禮部執掌人才推薦、選拔、考試諸事。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首句中“鳥羽輕”意義雙關:征召文書上插有鳥羽,表示緊急;文書傳送快,如同飛鳥一般迅疾。
        B.“敝裘羸馬月三更”,緊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緊題目中的“夜赴”,寫出了詩人連夜趕路的情景。
        C.“未能免俗私自笑”,通過細節描寫,傳神地寫出詩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滿足與喜悅之情。
        D.頷聯中“官有程”三字,直接點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詩人接到文書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鄧州進發。
        E.本詩采用了比興、虛實相生、用典等表現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簡意豐、含蘊深厚、耐人尋思的藝術效果。
        (2)本詩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答: 
        (1)CE [C項“不可抑制的滿足與喜悅之情”理解錯誤。E項沒有采用比興的表現手法。]
        (2)①希望終老田園。②心念國事。③不得不應召為國效力的矛盾、無奈之情。(結合詩句分析略)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