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考題 > 考題分析 >

        宋詞鑒賞訓練試題及答案(4套)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7-11-20 09:54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安公子·遠岸收殘雨
        柳永
        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拾翠汀洲①人寂靜,立雙雙鷗鷺。望幾點、漁燈隱映蒹葭浦。停畫橈②、兩兩舟人語。道去程今夜,遙指前村煙樹。
        游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佇。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關何處。自別后、風亭月榭孤歡聚。剛斷腸、惹得離情苦。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
        注 ?、偈按渫≈蓿汗糯鷭D女喜歡到河灘上拾翠鳥尾羽作裝飾品。一說拾翠是采摘香草。②畫橈:裝飾華美的船槳。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說明下了很長時間的雨,雨點逐漸稀疏,但天已近傍晚。為全詞營造了迷蒙冷清的氣氛。
        B.“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以“雙雙”形容鷗鷺,襯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寂寞孤獨,景中有情。
        C.“停畫橈、兩兩舟人語”說明詞人已到達目的地,聽到身邊人的談話聲,卻不知自己該走向何方。
        D.“自別后、風亭月榭孤歡聚”回憶過往,嗟嘆今夕,詞人離愁更濃,唱出了全詞的最強音。
        (2)這首詞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


        (1)CD [C項“到達目的地”表述錯誤。D項中“全詞的最強音”不是“自別后”句。]
        (2)①對前路的迷茫感。“道去程今夜,遙指前村煙樹”“游宦成羈旅”說明作者不知前路在何方;②漂泊江湖的孤獨感。“自別后、風亭月榭孤歡聚”說明作者感到孤獨;③對故鄉的思念。“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說明作者思念家鄉;④離別的痛苦感。“剛斷腸、惹得離情苦”說明作者對別離的痛苦。
         
        2.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定王臺
        [南宋]袁去華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臺殿??;俪咦晕鲃?。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秋。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開頭時空綜覽,為全詞奠定昂揚豪邁的基調。
        B.以問答的形式點題,喚起對古臺舊事的追憶。
        C.“興廢”二字承上啟下,意蘊豐富而悠遠綿長。
        D.詞的下片情與景交融,慷慨激揚,淡有余韻。
        (2)結合具體詞句,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本詞加以賞析。
        答:
        (1)AD [A項“基調”表述錯誤。D項不是“慷慨激揚”而是“慷慨生悲”。]
        (2)上片先實寫定王臺地理位置及背景,然后虛寫其曾經的繁華氣勢;下片先實寫定王臺眼前的衰敗之景,再想象昔日金兵破關南下的情景。虛實結合,時空綜覽,使意境蒼涼雄闊,內涵豐富,表達作者憂國之思及愛國情懷。
         
        3.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臨江仙
        蘇軾
        夜飲東坡①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②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 ?、贃|坡:地名,在湖北黃岡,這首詞是蘇軾謫居黃岡時所寫。 ②縠紋:水中細小的波紋。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A.上片首句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復醒、醒而復醉的描述,表現了作者寄情于縱飲的心境。
        B.“歸來仿佛三更”句,一方面表明作者回寓所的時間之晚,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了作者當時酒醉的情態。
        C.上片后三句寫家童鼻息如雷導致作者無法入眠,只好轉而諦聽江濤洶涌的聲音,更烘托出作者內心的無奈。
        D.下片前兩句寫出了作者的嘆息:遺憾自己總是身不由己,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總免不了勞苦奔波。
        E.一葉小舟在作者眼前的江面上飄逝,不由得讓作者感慨萬千,希望能將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這廣闊的江海。
        (2)清代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這首詞中也有這樣的詞句,請指出來并作簡要分析。
        答:(1)CE [C項“家童鼻息如雷導致作者無法入眠”理解錯誤,詞中是說敲不開門,所以去聽江聲。E項從上下文來看,“小舟從此逝”并非實寫,而是作者超越現實的浪漫主義想象,是作者曠達襟懷的一種寄托。]
        (2)(示例)①上片敘述作者夜飲歸來,敲門無應而“倚杖聽江聲”,作者置身于寧靜、曠闊的大自然中,人世的得失榮辱仿佛被一筆勾銷,令人感到一種精神上的解脫,其中充滿超然物外的理趣。②下片中“夜闌風靜縠紋平”一句,既是寫的夜深風停、水面平靜之景,也是作者所追求的寧靜安謐的理想境界的一種體現,是作者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脫的愿望的一種表達。


        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行香子 過七里灘①
        蘇軾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鑒,鷺點煙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②。君臣一夢,今古空名。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注 ?、倨呃餅河置麌懒隇?,即當年嚴光垂釣處。②嚴陵: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同學,不受高官,垂釣于風光秀麗的富春江七里灘。
        (1)簡要賞析“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2)請根據上下文,分析“但”在詞中的作用。

        答: 
        (1)①詞句描寫了魚兒在明鏡似的水面暢游,白鷺在煙波浩渺的沙灘棲息的圖景。②煉字精美。著一“翻”字,描寫出了游魚的自在閑適;著一“鑒”字,描寫出了水面的平靜清澈;著一“點”字,描寫出了沙洲朦朧背景下白鷺的素潔淡雅。③與上句描寫水面的平靜相呼應,動靜結合。④寫水中有魚,汀上有鷺,點面結合,生機盎然。⑤借景抒情,表現作者熱愛自然、淡看功名的思想情趣。
        (2)①承上啟下。由嚴陵灘的風光,引發“虛老嚴陵”的感嘆;由“今古空名”的感嘆,回歸到對自然風景的贊美、曠達人生的體味。②深化主旨(表達感情)。“但”既有對功名利祿的蔑視,也有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深沉思考。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