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古詩考題 > 考題分析 >

        詠史懷古詩鑒賞試題及答案解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8-08-10 16:44
        鑒賞詠史詩三步曲
        鑒賞步驟:弄清史實→體悟感情→分析技巧
        即懷什么古→作者懷古的態度情感→怎么懷古

        (一)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里,書卷滿床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注】庾信:南北朝時期詩人,輔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滅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詩為仕周時期所作。
        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詩作前半篇寫中夜操琴、書卷滿床的情景,后半篇寫白露明月、螢火飄流的秋色,構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雖言”兩句運用莊周夢蝶的典故,表明自己如同那個可以齊物我、一死生,在輕飄飄的達觀世界中自適其志的莊周一樣,夢為蝴蝶、忘懷自身,就可以擺脫時刻相隨的愁思。
        C.“尋思”兩句直抒胸臆,不僅有故國覆滅、封侯夢想破碎的嘆惋,也有當下不能為國建功的自嘲。
        D.“露泣”兩句由“新秋”而來,烘托出詩人凄涼哀傷、虛無煩亂的內心狀態,用詞精切,對仗工巧。
        E.“殘月”兩句由“中夜”暗渡而來,表達出時光流逝而詩人卻不能回國輔政盡忠的無限惆悵之情。
        【答案】BE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賞析能力。題干要求選出“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B項,“表明自己如同那個可以齊物我、一死生,在輕飄飄的達觀世界中自適其志的莊周一樣”說法錯誤,雖言句運用莊周夢蝶的典故;“雖言”、“定自”兩個虛詞卻是重點,雖然夢為蝴蝶、忘懷自身,就可以擺脫時刻相隨的愁思;無奈自己絕對不是那個可以齊物我、一死生、在輕飄飄的達觀世界中自適其志的莊周。通過反用典故;表明“愁”之無可消釋。E項,“輔政盡忠”無中生有,此時梁已被滅;這里表達的是時光流逝而詩人卻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故選BE。
        2.本詩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都使用了“琴”“書”兩個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本詩中的“琴聲遍屋里,書卷滿床頭”是說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彈琴讀書。幽幽琴聲響遍屋里,訴說著無邊無際的愁,滿床書卷翻遍,愁思難解。通過“琴”“書”等意象抒發了無法解脫的深廣復雜的愁苦、憂思之情。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樂琴書以消憂”是說彈琴讀書能獲得快樂而消除憂愁,通過“琴”“書”等意象抒發了擺脫憂愁纏繞的官場生活,回歸田園的快樂之情。
        【解析】題干是“本詩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都使用了‘琴’‘書’兩個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是考查學生比較閱讀能力。解答此類題,要仔細閱讀要進行比較的詩歌,仔細閱讀,根據題目要求進行比較閱讀,指出其異同之處。本題指出本詩與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都使用了“琴”“書”兩個意象,要求指出本詩和陶詩借助“琴”“書”兩個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仔細閱讀本詩和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中的“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可發現本詩通過“琴”“書”等意象抒發了無法解脫的深廣復雜的愁苦、憂思之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樂琴書以消憂”是說彈琴讀書能獲得快樂而消除憂愁,通過“琴”“書”等意象抒發了擺脫憂愁纏繞的官場生活,回歸田園的快樂之情。答題時,分別指出本詩與陶詩中的“樂琴書以消憂”通過“琴”“書”等意象各抒發了什么情感,結合具體的內容進行分析。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登  樓
        杜  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注】玉壘:山名。西山寇盜:指吐蕃。梁父吟:《三國志》說諸葛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甫吟》。
        3.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頷聯寫詩人登樓所見,描述山河壯觀,上句就時間馳騁遐思,下句向空間開拓視野,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B.頸聯議論天下大勢,北極(星)居北天正中,這里象征大唐政權。上句說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
        C.尾聯運用典故,后主劉禪,寵信宦官,終于亡國,竟然也享受祭祀,在成都錦官門外,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在此有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意。
        D.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意深遠,體現了詩人沉郁頓挫的風格。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賞析能力。題干要求選出“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A項,“上句就時間馳騁遐思,下句向空間開拓視野”說法錯誤,應該是:頷聯上句是就空間,下句是就時間來寫的。故選A。
        4.首聯詩人寫到“花近高樓傷客心”,“傷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1)詩人登樓觀景,近看繁花,滿眼繁花反襯滿腹愁思,抒發客居他鄉的漂泊與傷感;(2)國家萬方多難的憂國憂民之愁,吐蕃入侵,戰亂頻仍,詩人為國家災難而傷心;(3)自身理想抱負無法實現之痛,雖仰慕諸葛亮那樣的先賢,但難遇明主,為自身懷才不遇而傷心;(4)為君主無道、任用奸佞而傷心。
        【解析】題干是“首聯詩人寫到‘花近高樓傷客心’”,‘傷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是考查學生理解概括詩歌內容情感能力。答題關鍵詞“全詩”“傷心”“原因”。解答此題,應結合著詩歌注釋及寫作背景,抓住關鍵詞句分析作答。以樂景寫哀情,詩人登樓所看之景與此時詩人自身之痛相對比,反襯出詩人內心的傷痛;聯系背景可知,國家危難與自身之痛的對比,根據這幾點概括作答即可。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