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妾家住橫塘,紅沙滿桂香。 青云教綰頭上髻,明月與作耳邊珰。 蓮風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鯉魚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陽道,綠浦歸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楓樹老。 注釋 ⑴大堤:襄陽(今湖北襄樊)府城外的堤塘,東臨漢水。 ⑵妾:古時女子的謙稱。橫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說橫塘是指建業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個堤塘。 ⑶紅紗:紅紗衣。 ⑷綰(wǎn):把頭發盤繞起來打成結。青云:喻黑發,髻如青云。髻(jì):發髻。 ⑸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稱。珰(dāng):耳飾。穿耳施珠為珰,即今之耳環。 ⑹蓮風:此指春風。 ⑺北人:意欲北歸之人,指詩中少女的情人。 ⑻鯉魚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歡樂的生活?!秴问洗呵铩?ldquo;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⑼襄陽道:北歸水道必經之路。 ⑽浦:水邊或河流入海的地區。綠浦,這里指水上。 ⑾菖(chāng)蒲(pú):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氣。葉狹長,似劍形。肉穗花序圓柱形,生在莖端,初夏開花,淡黃色。全草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纖維的原料。根莖亦可入藥。民間在端午節常用來和艾葉扎束,掛在門前。 ⑿楓樹老:楓樹變老,形狀丑怪。這里表示年老時期。 參考譯文 我的家住在橫塘大堤,紅紗衣衫散發桂花香, 青云發髻在頭上扎起,明月耳飾在兩邊掛上。 蓮風輕輕吹來,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鯉魚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鄉遠想襄陽道,江面的歸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開花,明朝楓樹易老紅顏易凋。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擬古樂府。大堤是襄陽(今湖北襄樊)城外的堤塘,六朝以來為商船聚集之地。這里用來作為樂府詩題。這是李賀于唐憲宗元和九年(814年)南游吳楚經襄陽擬樂府舊題而作。[3] ![]() 賞析 《大堤曲》是唐代詩人李賀借樂府古題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大堤女兒深情地告訴情人不要遠行,歌頌甜蜜的愛情,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女主人公的綽約風姿與嫵媚情態,并巧妙地將作者自己對青春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嘆,以少女挽留情人的口吻道出,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全詩情趣濃艷,音調鏗鏘,形象鮮明,是李賀所寫戀情詩的名篇,充分體現了李賀詩的風格。 樂府《大堤曲》這一詩題多是描述水鄉船家女子愛情生活的。六朝人題作《大堤》或《大堤行》,唐人始用《大堤曲》這一詩題。 李賀的這首《大堤曲》寫的是一個住在橫塘的美麗女子與北來商客的一段愛情生活。開頭兩句交待了這個女子的居所。橫塘在當時是一個商船往來聚集的繁華之地。古代也有人根據《大堤曲》這一詩題推測,此處所指當是大堤附近的另一橫塘(清代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卷一)。其實這里只是泛指橫塘、大堤這樣的水鄉,所以詩中大堤橫塘參差互用,也就是互指。“紅紗滿桂香”是說透過那緋紅的窗紗,沁出閨房的桂香。而后“青云”兩句通過寫這個女子青云般的發髻和明月寶珠制作的耳珰,描述出其貌美動人。這是采用漢代樂府《陌上?!返囊r托手法。下面“蓮風起”四個三字句,交待了這個女子與那個“北人”戀愛的經過。在那蓮葉隨風起舞的春季,由北方來經商的“北人”,因兩人相愛而停駐在這繁華的大堤,而留連在“紅紗滿桂香”的閨房。下面“郎食”兩句,以飲食之精美,極言兩情之綢繆,愛情生活之美好。因為在古代,人們常以猩唇鯉尾作為男女情愛的隱語。結尾“莫指”四句是女子勸對方珍惜眼前的歡聚,勿有遠行別離之念。“襄陽道”指其行程。菖蒲花開于春末,此處喻女子易逝的青春年華,因古人認為菖蒲難得見花。這四句是女主人公以綠浦中的行舟多一去不復返之事來勸情人莫生遠行的念頭。最后用花樹喻人易老,說明應珍惜歡聚的時日。 李賀這首詩全無其“風檣陣馬”的奇詭幻誕風格,而是力摹樂府古體。以一個篤情女子口吻寫出秦淮水邊商女真摯而熱烈的愛情生活。也在一種淡淡的哀怨之情中,透出其離多合少之苦。在這方面是《古詩十九首》的遺風。而詩中喜用美言綺語,清麗動人,深得六朝樂府之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