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呼月出。 漢城黃柳映新簾,柏陵飛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長白,孝武秦皇聽不得。 從君翠發②蘆花色,獨共南山守中國③。 幾回天上葬神仙,漏聲相將無斷絕。 【注】 ①官街鼓,又稱“咚咚鼓”,是唐代的一種報時的信號。 ②翠發,黑發,指年輕。 ③中國,指京都長安.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A.三、四兩句描繪了宮中圖景,宮墻內,春天的柳枝由枯轉榮,吐出鵝黃的嫩芽,宮中卻傳出美人死去的消息,極寫時光飛逝。 B.千年人事灰飛煙滅,就像是被鼓點磓碎的,而“日長白”寫出了宇宙永恒存在,與之相比“孝武秦皇”的生命是多么短促可悲。 C.“從君翠發蘆花色”中的“君”指“孝武秦皇”,人日趨衰老,然而官街鼓永遠不老,只有它“獨共南山守中國”,這兩句用了對比的手法。 D.官街鼓報時是唐制,“孝武秦皇”當然“聽不得”,而詩中卻把鼓聲寫得自古已有之,而且永不消逝,詩人用夸張的手法謳詠了官街鼓。 E.詩歌最后兩句突發異想:天上的神仙也會老死,不死的只有官街鼓,他的鼓聲與漏聲相繼不斷,萬古長存,從根本上否定追求長生,迷信神仙的愚蠢行為。 2.請賞析詩歌前兩句疊詞的作用。(6分) 參考答案 1.C(3分) D(2分) 解析:C此處詩人并非是在謳詠官街鼓本身,而是謳詠它所象征的永恒的時光。D“君”泛指世人,可以包含孝武秦皇卻不是專指這兩位帝王。 2.(1)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隆隆”,描摹了咚咚不絕的鼓聲,隨著“隆隆”之聲,日月流轉,循環不已,展示了時光不停流逝的驚人圖景。(2分)(2)運用疊詞不僅增添了詩歌的節奏感,更使永不駐留的時間變得具體化,形象生動,(2分)讓讀者在鼓聲節奏中感受時光流逝的驚心動魄。(2分) 參考譯文 拂曉,隆隆的鼓聲催促著太陽的運行,傍晚,隆隆的鼓聲催促月亮的上升。 京城里,嫩黃的春柳映照著剛更換的新簾,趙飛燕的香骨久已埋葬在皇陵。 鼓聲錘碎了千百年的漫長時光,秦皇漢武也不能再聽到這官街的鼓響。 任由您翠黑的頭發變作蘆花般模樣,只有鼓聲與終南山一起廝守京城,日久天長。 就是天上也幾次三番埋葬過神仙,只有這鼓聲與漏聲此起彼落,永遠回蕩。 簡析 此詩前六句寫鼓聲朝朝暮暮響不停,催轉日月,草木生長、人之老死的正?,F象,以及追求長生的秦始皇、漢武帝的老死,諷刺昔日帝王講神仙、求長生的愚妄。后四句寫人生變化生發,人的頭發由黑變白,更言神仙也會老死,從根本上否定追求長生,迷信神仙的愚蠢行為。全詩構思奇巧,語言警拔,筆涉幽冥,意境幽冷,以鼓聲之不斷喻宇宙之長存、歷史之無限,用以對比人生,抒發其深沉的人生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