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解說和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兩句用“吳絲”“蜀桐”突出箜篌構造精良、工藝精湛,借箜篌構造精良襯托演奏者技藝的高超,寫物亦即寫人,收到一箭雙雕的功效。 B.詩的前四句雖然交代了彈奏的時間、地點、人物,但卻并未按一般的順序來寫,而是先寫琴、寫聲,突出了樂聲,有先聲奪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實寫虛之妙。 C.詩的七、八兩句用語平實,說的是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就連皇帝也被樂聲打動,突出了箜篌聲的高亢嘹亮,李憑彈奏箜篌技藝的高超。 D.“夢入”兩句,用“老”和“瘦”兩個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飾魚蚊,突出本己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的魚蛟,竟伴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寫出了音樂的神奇魅力。 E.整首詩想象奇特,形象鮮明,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詩人通過對樂聲及其效果的摹繪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達了對李憑演奏技藝的贊賞,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16.清人方扶南把這首詩與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推為“摹寫聲音之至文”,請結合五六兩句談談你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 15.CE (對一個2分,全對5分。) 16.“昆山”句是以聲寫聲,表觀樂聲的起伏多變。(2分)“芙蓉”句以形寫聲,渲染樂聲的優美動聽。(2分)“昆山玉碎”寫聲音的重濁,“鳳凰叫”寫聲音的清脆,“芙蓉泣露”摹寫琴聲的悲抑,“香蘭笑”顯示琴聲的歡快,有形神兼備之妙。(2分) 簡析 此詩運用一連串出人意表的比喻,傳神地再現了樂工李憑創造的詩意濃郁的音樂境界,生動地記錄下李憑彈奏箜篌的高超技藝,也表現了作者對樂曲有深刻理解,具備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