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rr7rr">

      <pre id="rr7rr"><ruby id="rr7rr"><ol id="rr7rr"></ol></ruby></pre>

        <pre id="rr7rr"></pre>
        <del id="rr7rr"></del>

                <noframes id="rr7rr"><pre id="rr7rr"><span id="rr7rr"></span></pre>
                ?

                當前位置: 首頁 > 名人傳 >

                唐代代著名詩人一覽表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5-06-24 19:10
                唐朝詩人

                王績(約589—664),字無功,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隱居東皋,號東皋子。其詩多寫飲酒及隱逸田園之樂,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語言樸素自然。也能文。有《王無功文集》。

                36、駱賓王(約638—?),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曾任臨??h丞,世稱駱臨海。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后下落不明。與王勃等人以詩文齊名,為“初唐四杰”之一。有《駱賓王文集》。

                37、李嶠(約645-約714),唐代詩人。字巨山,趙州贊皇(今屬河北)人。他寫的多為詠物詩,十分講究格律,唐玄宗曾稱贊他是“真才子”。著有文集五十卷,可惜大多散佚。

                38、王勃(650或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與楊炯、39、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杰”。他現存詩作以五言居多,清新流麗,樸質自然,對促進五律的成熟作出了貢獻。有《王子安集》。

                40、宋之問(約656—約713),唐代詩人。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他的詩講究聲律對偶,對唐代近體詩的完善和發展有較大貢獻。有《宋之問集》。

                41、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性格豪放曠達,喜歡喝醉了酒以后揮筆寫詩,被杜甫稱為“酒中八仙”之一。他和大詩人李白情趣相投,是十分要好的朋友。賀知章不但詩寫得好,還擅長隸書和草書。

                42、張說(667—730),唐代詩人。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今屬河南省)人。睿宗、玄宗朝官至宰相,封燕國公。擅長文辭,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颋并稱為“燕許大手筆”。有《張燕公集》。

                43、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先天年間進士。他的詩流傳不多,相傳宰相張說把他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寫在政事堂上,讓當時的讀書人作榜樣。

                44、張九齡(678-740),唐玄宗時大臣、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他的詩以格調剛健著稱,《感遇》詩十二首是他的代表作。有《曲江集》。

                45、王之渙 (688-742),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善于描寫塞外風光和征戰生活。他的七絕《涼州詞》與五絕《登鸛雀樓》都是唐詩和中國詩史上的絕唱。

                46、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樊)人。盛唐時期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與王維齊名,被稱為“王孟”。他的詩清淡幽遠,長于寫景。有《孟浩然集》。

                47、王昌齡(約698—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年間進士。因擔任過江寧丞和龍標尉的職位,后人也稱他為“王江寧”或“王龍標”。善于寫七言絕句,被人稱作“七絕圣手”。有《王昌齡集》。

                48、常建,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開元年間進士,與王昌齡同榜。他的詩多寫山水田園,風格與王維、孟浩然接近。有《常建集》。

                49、劉長卿(?-約789),唐代詩人。字文房,河間(今屬河北)人。開元年間進士。他的詩多表達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離亂之作,氣韻流暢,音調諧美。擅長五言律詩,有“五言長城”的美譽。有《劉隨州詩集》。

                50、祖詠(699-746),洛陽(今屬河南)人,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進士。作品以描寫山水自然為主,多寫田園隱逸生活,擅長狀景繪物。有《祖詠集》。

                51、李頎(?—751),唐代詩人。河南潁陽(今河南登封西)人。開元進士,曾任新鄉縣尉。所作邊塞詩,風格豪放。寄贈友人之作,刻畫人物形貌神情頗為生動。有《李頎集》。

                52、崔顥(?—754),唐代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年間進士。早期詩多寫閨情,后來去過邊塞,風格變為雄渾奔放。有《崔顥詩集》。

                53、高適(約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他早年生活貧困,流落在河南開封、商丘一帶。后受人推薦,做了個縣尉。“安史之亂”后,官至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他的邊塞詩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詩風也大致相近。有《高常侍集》。

                54、王維(約701-761),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河東人。早期的詩題材豐富,積極向上,體現出奮發進取的精神。晚年作品以山水田園詩為主,不時流露出消極的情緒。他的詩寫景如畫,意境高遠,詩情與畫意完全融合成為一個整體,宋代文學家蘇軾評價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王右丞集》。

                55、裴迪,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關中(今屬陜西)人。曾與王維一同隱居終南山。其詩多描繪自然美景,風格與王維相近。

                56、李白(701—762),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出生于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后隨父親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唐代大詩人,與杜甫齊名,并稱“李杜”。李白具有超乎尋常的藝術天才,他的詩想象力豐富,語言流轉自然,是屈原以來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

                57、崔曙(約704—739),唐代詩人。宋州(今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三年第一名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其詩多寫景物,同時寄寓鄉愁友思。

                58、杜甫(712-770),字子美,別號少陵,原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后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后人尊稱他為“詩圣”。他一生坎坷,備嘗艱辛。其詩真實反映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擅長各種詩體,尤其以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現力。有《杜工部集》。

                59、岑參(約715—770),唐代詩人。江陵(今湖北荊州)人。他的邊塞詩以具有特色的語言,鮮明的情調,把西域地區的雄偉壯闊、綺麗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寫的栩栩如生。歷來被認為是“邊塞詩”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個。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有《岑嘉州詩集》。

                60、張繼,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寶年間進士,曾任檢校祠部員外郎。他的詩以寫景居多,風格清麗,樸實自然。流傳下來的不到五十首,以這首《楓橋夜泊》最為有名。有《張祠部詩集》。

                61、韋應物(約737-約791),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曾任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故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他的詩以寫田園山水居多,寄情悠遠,語言簡淡;也有關心民眾疾苦的作品。后世將他與柳宗元并稱為“韋柳”,都繼承陶淵明而各有特色。有《韋蘇州集》。

                62、盧綸(748-約799),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濟)人。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他的詩多為送別和酬答之作,也有反映軍士生活的作品。有《盧綸詩集》。

                63、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官至吏部尚書。卒謚文,世稱韓文公。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詩風奇崛雄偉,對宋代詩歌影響很大。有《昌黎先生集》。

                64、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元和年間進士,武宗時做過宰相。與白居易、元縝等詩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寫詩追求通俗平易?!稇戅r》二首是他最有影響的代表作。

                65、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詩歌為現實服務,作品反映民間疾苦,揭露弊政。他的詩形象鮮明,語言通俗,詩風平易?!缎聵犯?、《秦中吟》等是體現他的詩歌主張的代表作,而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了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有《白氏長慶集》。

                66、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他是王叔文政治集團的重要人物,反對宦官專權和藩鎮割據勢力,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后官至太子賓客。他的詩歌在繼承前人優秀傳統的同時,十分注意向民歌學習,形成活潑明快的獨特風格,被當時人稱為“詩豪”。有《劉賓客集》。

                67、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永濟)人。世稱柳河東。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詩歌的創作方面都有著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與劉禹錫一起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后被貶為永州司馬,后又調任柳州刺史。他的詩大多數作于被貶之后。詩的風格淡雅,語言簡練,情感真摯。有《柳河東集》。

                68、賈島(779-843),唐代詩人。字閬仙,范陽(今河北涿州)人。早年為僧,法號無本,后來經韓愈相勸還俗。他的詩以清奇和凄苦著名,大多是寫自然景物和閑居情致。詩風清淡樸素,意境荒涼枯寂,與孟郊齊名,被后人稱作“郊寒島瘦”。

                69、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仕途不順,又多病早衰,生活困頓,詩中對世事滄桑、生死榮枯,感觸尤多。天縱奇才,善于熔鑄詞采,馳騁想象,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后人將他的詩風稱為“李長吉體”。有《昌谷集》。

                70、馬戴,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虞臣,海州東海(今江蘇連云港)人。會昌年間進士。與賈島、姚合為詩友。其詩很為時人及后世所推崇,尤以五言律詩著稱。有《會昌進士集》。

                71、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有《樊川文集》。

                72、李商隱(約813-約858),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晚唐時期著名詩人。因為受到排擠,一生都很不得志。擅長寫律詩、絕句,詩富于文采,風格色彩很濃,音調和諧優美,意境朦朧抒情,多用典故,以《無題》組詩最為著名。有《李義山詩集》。

                73、溫庭筠(?—866),唐代詩人、詞人。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今屬山西)人。才思敏捷,每次應試,八叉手就能寫成八韻。精通音律,熟悉詞調,是“花間派”的鼻祖。他的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有《溫庭筠詩集》、《金奩集》。

                74、崔涂,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禮山,江南人。光啟年間進士。詩以懷鄉、送別、旅愁等題材為主,情緒低沉,意境比較深刻委婉?!度圃姟肥掌湓娨痪?。




                相關閱讀

                詩仙李白的詩及李白生平簡介
                納蘭性德生平簡介及詩詞名句
                盧綸簡介及盧綸的詩集代表作
                左思簡介及代表作品
                唐代代著名詩人一覽表
                唐代“三李”之詩鬼李賀簡介

                有幫助
                (0)
                ------分隔線----------------------------
                ? 女性体内射精的味道多久消除掉
                <noframes id="rr7rr">

                    <pre id="rr7rr"><ruby id="rr7rr"><ol id="rr7rr"></ol></ruby></pre>

                      <pre id="rr7rr"></pre>
                      <del id="rr7rr"></del>

                              <noframes id="rr7rr"><pre id="rr7rr"><span id="rr7rr"></span></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