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品讀 > 品讀經典詩詞 >

        韓愈《馬說》視頻品讀解說

        韓愈《馬說》

        《馬說》是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的一篇文章,原為韓愈所作《雜說》的第四篇,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多音字,做計量單位時讀dàn)。食(sì通“飼”)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通“飼”)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xiàn),且欲與(yu)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yé)?其真不知馬也!
         
         ?。ㄟx自《昌黎先生集· 雜說》韓愈 唐)或(韓愈文選)



        原文翻譯:
         世間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但是伯樂卻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用“千里馬”的稱號稱呼它。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的粟(谷子)。喂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本領來飼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飽,力氣不足,特殊的本領和英武的體態不能表現在外面,和普通的馬等同尚且都不能得到,又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鞭策千里馬不按(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它)卻不能充分施展出它日行千里的才能,聽它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握著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道:“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這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相關閱讀

        品讀王羲之《蘭亭集序》原文與翻譯賞析
        品讀賀敬之《桂林山水歌》
        品讀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視頻解說
        《古詩十九首》全文品讀
        毛澤東《沁園春·雪》原文意思及視頻朗誦賞析
        柳永《雨霖鈴》宋詞原文翻譯及視頻品讀

        ??
        有幫助
        (3)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