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名句 > 宋詞名句 >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5-09-04 17:53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的詞意: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人傷心白頭。

        出自南宋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晚日寒鴉一片愁①。柳塘新綠卻溫柔②。若教眼底無離恨③,不信人間有白頭④。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⑤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⑥。

        注釋
        ①晚日:夕陽。
        ②新綠:初春草木顯現的嫩綠色。
        ③教:使,令。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④白頭:猶白發。形容年老。
        ⑤情知:明知。
        ⑥闌干:欄桿。闌。同“欄”。

        參考譯文
        落日里寒鴉歸巢勾起我一片思愁。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人傷心白頭。
        離腸寸斷,淚流難收。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紅樓。明明知道亂山無數,遮斷了遠方的天空,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罷休。

        賞析
        《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題下注明“代人賦”,說明詞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這首詞是作者代一位婦女而賦的,那位婦女的意中人剛離開她走了,她正處于無限思念、無限悲傷的境地。辛棄疾有感而發,作了這首詞。

        “晚日寒鴉”,這是送人歸來后的眼中景。“晚日”的余輝染紅天際,也染紅長亭古道和目之所極的一切,這是空間。夕陽愈來愈淡,夜幕即將降落,這是時間。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這空間、這時間中愈走愈遠了。“寒鴉”當“晚日”之時,自然應該尋找棲息之處,大約在繞樹啼叫吧??墒悄俏恍腥?,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處,又向誰家投宿呢?故本沒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鴉”,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變成“一片愁”了。這首詞,是寫別愁離恨的。“愁”與“恨”,乃是全篇的基調。按照一般的構思,接下去仍然要寫愁寫恨,但作者卻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寫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悅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樂景:“柳塘新綠卻溫柔。”把讀者引入春意萌動、春情蕩漾、溫馨柔美的境界。“柳塘”一詞,如見塘周遍植垂柳;但目前處于什么季節,卻無從得知。聯系前面的“寒鴉”,便會想到時值嚴冬,柳葉黃落,塘水冰封乃至完全枯竭,那景象,自然是蕭條的。詩人卻別出心裁,于“柳塘”之后綴以“新綠”,便立刻喚來了春天:塘周柳絲搖金,塘中春波漲綠,已夠賞心悅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礎上,又加上“溫柔”一詞。相對于嚴冬而言,初春的水顯得“溫”,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但說它“溫柔”,這就不僅表現了抒情主人公的感覺,而且表現了她的感情。這感情異常微妙,耐人尋味。那一塘春水,既倒映著天光云影和四周的垂柳,又浮游著對對鴛鴦或其他水禽。
        “晚日寒鴉”與“柳塘新綠”,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繼入目的兩種景象。不難想見,這是乍暖還寒的初春。前者就離別說,故“日”而曰“晚”,“鴉”而曰“寒”,引起的內心感受是“一片愁”。后者就相聚的回憶與展望說,故春景依舊在,春意盎然,引起的內心感受是無限“溫柔”。
          這首詞真可謂“工于發端”。開頭兩句展現的兩種景象、兩種感受、兩種感情所體現的復雜的心理活動,使抒情主人公神態畢現。“柳塘新綠”,春光明麗,倘信人間有白頭”兩句就是創新,表現心緒低回宛轉,筆致可謂搖曳生姿。“無離恨”是假設,不“白頭”是假設變成事實之后希望出現的結果??扇缃窦僭O未能成立,“白頭”已是必然,于是下片緊承“離恨”、“白頭”,以“腸已斷,淚難收”開頭,盡情吐露,略無含蓄。當感情如洪水暴發,沖決一切堤防的時候,是不可能含蓄、因為也用不著含蓄的。
          “相思重上小紅樓”一句,妙在一個“重”字。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樓遙望。開始是望得見的,后來就只見“晚日寒鴉”,望不見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緣故,望不見人影,還要望,因而“重上小紅樓”。結句“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欄干不自由”中的“頻”字,正與“重”字呼應。明知行人已走到遠山的那一邊,凝望已屬徒然;然而還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紅樓”、“頻倚欄干”,其離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下片云:“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寫行人愈行愈遠,故女主人公不忍繼續遠望。辛詞則寫行人已在山外,而女主人卻頻頻倚欄遠望,無法控制自己。表現不同個性、不同心態,各極其妙。
         




        相關閱讀

        “天涯萬一見溫柔。瘦應緣此瘦,羞亦為郎羞”全詞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
        “風來綠樹花含笑,恨入西樓月斂眉”全詞翻譯賞析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蘇軾《永遇樂》全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全詞翻譯賞析
        “天涯舊恨,試看幾許銷魂?”全詞翻譯賞析

        有幫助
        (0)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