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lnn11"><strike id="lnn11"></strike></track>

      <noframes id="lnn11"><pre id="lnn11"><ruby id="lnn11"></ruby></pre>

        <track id="lnn11"></track>
        ?

        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品讀 >

        納蘭性德《浣溪沙》“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全詞翻譯賞析

        來源:海博學習網 www.mckmama.com    發布時間:2016-07-20 18:19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納蘭性德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注釋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⑵殘雪:尚未化盡的雪。
        ⑶畫屏:繪有彩畫的屏風。
        ⑷落梅:古代羌族樂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橫笛吹奏。
        ⑸月朧(lóng)明:指月色朦朧,不甚分明。
        ⑹惆悵:傷感,愁悶,失意??停哼^客。



        參考譯文
        殘雪凝輝讓溫暖的畫屏變得冰冷。梅花隨涼風飄落,憂傷的笛聲傳來,已是寂寞黃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無人處也好像朦朧起來。
        我,世間哀愁的過客,身世凄涼。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淚流滿面?痛徹心扉地哭泣,在斷腸聲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輾轉難眠。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詞人在殘雪之夜獨自徘徊,聯想到自己生活孤獨凄苦,飽嘗人間離愁別苦,為了表達內心的惆悵,故作下此詞。



        賞析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是清朝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詞的上片寫景來營造氛圍;下片抒發了詞人惆悵之情。全詞景清情切,令人動容。
        這首詞采用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傳統手法,是一首以抒發人生惆悵為主題的詞。
        詞的上片整體比較平實,主要下力在于營造氛圍上。“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點明了環境,包括地點是在書房,時間則是在稍有月色的殘雪之夜。接著視覺轉換,由視覺轉移到聽覺上。這句通過 “殘雪”、“凝輝”、“落梅”、“三更”、“月朧明”等字句,營造出了一種既清且冷,既孤且單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孤獨感,而這種感覺大抵只能給人帶來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圍籠罩下,突然情感爆發出來。“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的問句,可謂起的妙絕。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傷身世的哀嘆。這兩句中似乎有相對的主體,一個是“我是人間惆悵客”的“我”,另一個是“知君何事淚縱橫”的君。但從詞意看來,更應該是靈犀暗生的獨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間當面的對談傾訴。所以說,這個“君”指的是容若自己。當一個人倦了,累了,苦了,傷了的時候,便不禁會忍不住地自言自語,自怨自艾,自問自答,何況是納蘭這樣的至情至性之人。
        最后一句“斷腸聲里憶平生”更是點睛之筆,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淚下。見慣了哀而不傷,隱而不發,反而更容易被這樣痛徹心扉的凄絕之美打動。閉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詞人在那一片斷腸聲里,落淚傷神。這句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聯系了上片下片,將夜半笛聲同憶平生結合起來;另一方面,用一個結尾來營造一個新的開始,也就是“憶平生”三個字,這三個字能引導人們聯想到詞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東西,可以說是個很好的留白。




        相關閱讀

        品讀《任光祿竹溪記》 唐順之【明】
        品讀《夢李白》杜甫
        唐.李白《將進酒》全詩翻譯與視頻賞析
        陸游《釵頭鳳·紅酥手》宋詞翻譯與視頻賞析
        品讀王羲之《蘭亭集序》原文與翻譯賞析
        白居易《賦得草原送別》原文分析品讀

        有幫助
        (1)
        ------分隔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