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月正圓,正是佳時節。 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 心將熏麝焦,吟伴寒蟲切。 欲邃就床眠,解帶翻成結。 麝 【拼音】:[shè] 【鑒賞】 這首詞以精巧的構思和語言,步步深入、波瀾起伏地抒寫了回旋往復、無可排遣的離愁。 上片首二句點出個風清月圓的良辰美景。但“信是”這種語氣,含有客觀上是如此,而吾心中卻未必然的意味,如“江山信美非吾土”就是。果然下二句即突然翻轉:“不會長年來,處處愁風月。”帶著主觀感情:無邊風月,離人眼中是可以喚起景是人非之感的。所以,詞中人因與對方長年隔別,每見風月即生愁,“處處”二字,不僅指地,亦指時時,事事,凡關乎風月者,即是愁端。由“佳時節”而“愁風月”,這一轉折,也就是欲解帶而翻成結了。說“長年來”、“處處”,就從時間和空間的廣泛范圍內把眼前的“愁”展開來了。 下片首二句寫主人公本想點香吟詩以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樣焦,吟聲則與蟲鳴一般凄切。這里仍是寫心情之焦愁與凄苦,用熏麝之“焦”與蟲聲之“切”雙關,便覺倍添意趣,屬于緣情造景,亦與生活合拍,故覺十分諧和。生活中尋求排遣之方總是宣布失敗。于是乎詞中人便決心睡覺,來與愁苦告別。“欲遽就床眠”的“欲遽”二字,寫出一種無可奈何而成決斷的情態。但不料“解帶翻成結”,衣帶又解不開,越想快點解開,越是糟糕,反而打成了一個死結。全詞這個結尾極富于戲劇性,儼然六朝樂府之俊語,它寫出了“剪不斷,理還亂”的孤棲愁懷。 此詞以具體可感的生動意象,將離愁這種抽象而難以言傳的復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末二句不僅具有民歌風味,而且畫龍點睛,乃全詞之精髓。 古人寫詩講究煉字,請指出“心將熏麝焦,吟伴寒蟲切”兩句中用得最精彩的兩個字,并作簡要賞析。 答案:(1)用得最精彩的是“焦”“切”兩個字。(2)主人公本想點香吟詩以遣愁情,然而“熏麝”反而使心同香一樣焦,吟詩聲則與蟲鳴一般凄切,極寫心情之焦愁與凄苦。(3)“焦”“切”語意雙關,觸景生情,意趣諧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