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鑄 蓮葉初生南浦,兩岸綠楊飛絮。向晚鯉魚風,斷送彩帆何處?凝佇,凝佇,樓外一江煙雨。 注:①鯉魚風:九月風。 (1)本詞抒發了離別相思之情,寫景有虛有實。“蓮葉初生”、“綠楊飛絮”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是虛景還是實景? (2)請結合全詞賞析“凝佇,凝佇,樓外一江煙雨”。 參考答案: (1)暮春(初夏);虛景。[2分。答對一點得1分。] (2)詩人用“凝佇,凝佇”的疊詞(反復),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時間之久和神態之癡,從而表現相思之苦(2分); “樓外一江煙雨”則用孤寂的小樓、無情的江水、迷蒙的煙雨襯出主人公悵惘失意之情(2分)。雖無一字提到離別相思,卻將離別相思之情寫得淋漓盡致。[4分。修辭或表現手法各1分,作用各1分。 賞析: 賀鑄本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市)人,曾在和州(今安徽和縣)、泗州(今江蘇盱眙)、太平州(今安徽當涂)等處任職。這些地方,均近江臨淮,晚年又退居蘇州,長居水鄉,在他的詞集中,便有不少寫水鄉風光與生活的作品,《憶仙姿》即其中一首。 這首詞寫的是南方水鄉春末夏初之景。“蓮葉初生南浦,兩岸綠楊飛絮。”開首兩句,很清楚的點出了環境和季節,蓮葉初生,綠楊飛絮,把初夏時節寫得生機勃勃,飛動流走。“南浦”,泛指面南的水邊。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后來多指為送別的地方。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本詞所描繪的乃一條大江的渡口附近,河湖池塘,蓮葉初生,微露水面,青翠欲滴,嬌嫩喜人;大江兩岸,綠柳成排,枝條婀娜,飛絮漫天,這意境是頗為迷人的。 詞在點出了季節和渡口附近的環境之后,則進一步交代了具體的時間和場景:“向晚鯉魚風,斷送彩帆何處?”“向晚”,即傍晚,薄暮將來的時候,江面上吹來春末夏初的暖風,帶著濕潤的魚腥味,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和聯想。“斷送”,這里指的是打發和送行。在渡口附近的江面,出現了一只畫船,它已揚起了彩帆,在朦朧的暮色里,搖起了櫓,蕩起了槳,請問送行者,你要把它“斷送”何處呢? 以上季節、時間、環境、場景,均是詞人在一定角度親自看到和感到的:“凝佇,凝佇,樓外一江煙雨。”原來詞人正站在江岸的一座高樓之上,在出神,在發愣,這送別場景給詞人帶來的感觸是情意綿綿,還是悵然若失?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了。再看“樓外”,則是“一江煙雨”。與蒙蒙暮色相合,完全是混沌一片了。此時詞人感情的潮水,也只能是一片混沌。 賀鑄的好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為賀鑄的《東山詞》作序有云:“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祛,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這評價或許有點過分,但卻準確地指出了賀詞風格的豐富和多樣。他雖有一些近于蘇軾詞風的豪放詞,又有不少“極幽閑思怨之情”(程俱《賀方回詩序》)的婉約詞?!稇浵勺恕非鞍朊骺焖?,生氣盎然,后半朦朧迷離,茫然低沉,正是賀鑄思想矛盾復雜的一個體現。 這首詞詞牌《憶仙姿》,即大家熟知的《如夢令》,還有一個名字《宴桃園》。五代時后唐莊宗李存勗創制。原詞為:“曾宴桃園深洞,一曲舞鸞歌鳳。長記別伊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毛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