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夔 丙午之冬。發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風日清淑,小舟掛席,容與波上。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又將愁眼與春風,待去;倚蘭橈,更少駐。 金陵路、鶯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 【注釋】 ①沔(miǎn)口:沔水為漢水人江處也稱沔口,即今湖北漢口。 ②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 ③容與:遲緩不前的樣子。 ④綠絲:指綠柳絲。 ⑤桃葉:晉·王獻之愛妾名。王獻之曾在秦淮河送之渡工,并作詩。后稱此渡口為桃葉渡,這里借指所愛合肥女子。 ⑥倚蘭橈:倚著船邊。 ⑦鶯吟:黃鶯啼叫。 【譯文】 丙午年的冬天,我從沔口出發。丁未年正月二日,途經金陵,向北望是淮、楚之地,此地風光清麗襲人。我的小船張起風帆,在江上平靜地緩緩而行。鴛鴦雙雙相伴的河溪,綠色的柳絲輕輕地從身旁拂過。想當年桃葉,當時曾在這里向客人擺渡。如今我只能用含愁的雙眼,再看這些美麗的春光。當來來往往的行舟漸漸離去,只有我獨倚雙槳徘徊留在此地不肯離開。這金陵自古就是繁華之地,到處都是鶯歌燕舞游玩之處。只有這黨沉默的江水,最理解我心中的所有幽怨。整個汀洲都是芳草,如今已是日暮,不知今天又要行船到何處? 【譯文二】 鴛鴦嬉游的渡口柳絲低低飄拂,想當年美麗的桃葉曾在這里擺渡。我雙眼含愁面對徐徐春風,待要揚帆離去,又獨倚雙槳戀戀難舍再三回顧。 金陵城的道路上,處處有鶯歌燕舞。算來只有潮水才知道我心最苦。芳草長滿汀洲我卻不能回歸,眼下已是黃昏日暮,不知我的小舟又要漂泊何處? 【評點】 這首詞是詞人在旅途思人時寫下的作品,與《踏莎行》(燕燕輕盈)作于同時??梢詫⑦@兩首詞看做是姊妹篇,一為在舟中觸景生情而作,一為感夢而作,不過所思者同為合肥姊妹。此篇辭藻華麗,所表達的情感非常真摯。 “綠絲低拂鴛鴦浦,想桃葉、當時喚渡”三句雖說是在寫實景、實物,不過,“綠絲”卻不是眼中所見到的柳枝,而是心中之柳。從詞作的序文中可以得知,這首詞作于正月初。雖然江南春早,但正月里也不可能柳垂綠絲,不過是生出青青柳眼而已。所以說,開篇詞人是因青青柳眼而聯想到綠絲低垂,從而想起巷陌多植柳樹的合肥。“鴛鴦浦”是江邊船泊??康牡胤?,起鴛鴦之名,不僅使詞藻華麗,還能引起思人之情。同時,亦以“鴛鴦雙宿”反襯獨行之苦。“想桃葉”是借懷古而思人。桃葉是東晉王獻之的愛妾,此借指詞人遠在合肥的情侶,也是詞人所思的人。“鴛鴦浦”、“桃葉渡”既是使用此地典故描繪實景,也暗含詞人對過去的愛情生活有美好回憶,用詞切地切景切情。“又將愁眼與春風”一句與起句“綠絲”相呼應。這一句有兩層含意:第一,詞人因思人而愁,所看見的柳眼,自然就成為了“愁眼”;第二,春風的吹拂下,柳眼欲綻還閉,仿佛也在含愁。詞人在這里所說的愁,含有柳可以見再而人難相逢的意義,含蓄而意蘊無窮。“待去;倚蘭橈,更少駐”,在此處詞人先是一縱,然后一收,在波折之間,感情表達得婉轉綿長。詞人這次到金陵不過是路過這里,但行程所到之地,以金陵距合肥最近。一經解纜,離合肥就會越來越遠??墒窃~人不得不上路,所以說是“待去”;但又戀戀不舍,所以說“少駐”。其癡心,其愁苦,其思念之深,雖然沒有言明,但一切都“盡在不言中”了。這幾句把詞人的心理活動刻畫得極為細膩、精妙。 “金陵路、鶯吟燕舞”兩句中,“鶯吟燕舞”并非指自然界中的實景,因為當時并不是“鶯吟燕舞”的時節。在這里所指的是秦淮佳麗的輕歌曼舞。詞人遙望合肥,心系佳人,于是“金陵路”幻化成合肥楊柳依依的巷陌,眼前的“鶯吟燕舞”也仿佛是他日思夜夢的佳人。“算潮水、知人最苦”,詞人在此處虛宕一筆,上句與此仿佛并沒有關系,一為金陵一為潮水,空間不同;一寫歡樂一寫愁苦,悲歡迥異。其實,這是姜夔詞中慣常使用的暗線結構。“最苦”二字,用語雖然直白平淡,但深刻地表現出了詞人此時最為愁苦的心情。此中愁苦誰人知呢?算來只有潮水。因為當時詞人“小舟掛席,容與波上”,最接近潮水。“潮水”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石頭城 》里“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潮。它歷經千百年的歲月滄桑,已經變得無所不察,無所不知。所以在詞人看來,只有潮水最明白自己的苦楚。而且潮聲如嗚咽聲,它仿佛在與自己交流心聲。一個“算”字包含了除潮水之外,無人再知我心意的含義。但是,“潮水”畢竟只是自然之物,它真的能明白詞人的心事嗎?詞人在這里寫得很微妙,不過感慨很深。“滿汀”一句是對未來的一個設想。此番行程路途遙遠,而且離合肥越來越遠,歸計難成,所以說“不成歸”。“汀”指江中小洲。“芳草不成歸”,化用《楚辭•招隱士》中的“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語意。相思之苦,漂泊之愁,在此句中盡現。最后三句寫天色已晚,然而詞人心中惆悵依舊。雖然能在此地稍作停留,但畢竟只是短暫的一時。不能不離開,但離開又不忍心,徘徊回顧,不知道寄身何處。這三句襯足前文的“苦”字。 詞人因為懷念在合肥的佳人,于是寫下了這篇詞作。本篇無纏綿悱惻之筆,但柔情盡現。詞人托意微妙,雖然情深調苦,但格調高雅,讀后只覺得空靈雅致,沒有一點塵俗之氣。這首小令只有五十八個字,但是布局與慢詞相似,回環往復,曲折多變,真是一唱三嘆。 【賞析】 這首詞為思念遠方戀人之作。上闋由“桃葉”而觸動思念遠人的愁思,“待去”寫出欲去未去的躊躇。下闋向戀人表白身不由己的隱痛。文筆細膩,深情動人。 本篇為旅簽字懷人之作。本詞與《踏莎行》(燕燕輕盈)作于同時,可看作是姊妹篇,一為感夢而作,一為舟中觸景感懷而作,所懷者都是一人。綠絲即柳,點明季節,”鴛鴦浦”點地,同時”鴛鴦”雙宿又后襯詞人單行之苦。”想桃葉”切地懷古而思戀人。”鴛鴦浦”、”桃葉渡”既實寫景前風物,使用本地典故,又暗示作者對過去愛情生活和離別情景的美好回憶,辭采華麗,切地切景切情,妙!下片前三句以對比法抒寫自心的痛苦,他人之樂最易引發孤獨者的愁腸,此為人之常情。結拍三句本是內心獨白,卻以自問句式出之;于幽怨中又含有無可奈何之感,這也是人類生活中常有的生活體驗,更顯得委婉深沉。滿汀芳草不成歸,日暮。更移舟向甚處?”滿汀”三句寫目望金陵秦淮河人長江處的白鷺州長滿綠草,兼融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青草生兮萎萎”與崔顥《黃鶴樓》:”芳草萎萎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之詩意,隱喻詞人煙波日暮,羈旅未歸而愁如芳草的傷感,遂發出”移舟”飄泊,何處是人生歸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嘆。頗有悲楚難抑,低回不盡之致。全詞辭采華美,委婉情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