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 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彩云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 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忍思憶。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 注釋 ①留不得:語含雙關,即指韶華易逝,時不駐留,亦指人世歡少離多,聚散有時。 ②奈:無奈,怎奈。歇,與后文“謝”對舉成文,指花期已過,蘭花凋零。 ③琉璃:又作“流離”、“瑁璃”。古指一種礦物質的有色半透明體材料,可加工各種器皿和工藝品。脆,指易碎。 ④端的:猶的是,真個。表示一個確定無疑的判斷。 ⑤忍:怎忍,不忍。 ![]() 賞析 《秋蕊香引》是北宋詞人柳永的詞,這首詞是悼亡之詞。 該詞描寫了在光陰的催促下,花兒轉眼凋謝殆盡,伊人也倏忽而逝的情愫。 這是一首悼亡詞,悼念的對象是一位歌妓。詞的上片嘆人世無常,紅顏早逝,下片恨情人恩斷,生死兩隔,感情沉摯哀婉,催人淚下。 開篇“留不得”三字破空而來,直如萬千感悼后終于發出的一聲哀痛欲絕的哭嚎,它在告訴人們,一個年輕而美麗的生命就這樣消逝了,世間如此之大,卻沒有她的棲身之處,生者的痛苦、呼喚,也未能留駐她匆匆而去的腳步。這三個字,用語樸拙平易,內涵卻極為豐富,以一種濃郁的、又像是注定的悲劇感緊緊攫住了讀者的心靈,也定下了全詞的感情基調。接下來的“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緊承上意,以節奏急促,聲情凄楚的短句傾訴內心的哀痛。光陰真是太無情,它催促著一個美好的生命走向另一世界。奈何得了嗎?芬芳的蘭草轉瞬間便消歇了,美麗的花朵頃刻間便凋謝了。這也正應驗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彩云易散琉璃脆”!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那樣容易失去。 過片。“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詞人陷入對往事的回憶。暗想從前,無數的風清月明之夜,留下了多少相偎相伴的身影,留下了多少幸福歡快的歌聲。無奈斯人已去,即便躡步前蹤舊跡,亦是空想歌笑遺音,“忍思憶”——真不忍再追憶下去了!“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他從回憶中掙扎出來,終于清醒地認識到,這次不是生離,而是死別,自己即便望穿雙眼,也難覓她的蹤跡。于是他又轉而揣測亡靈此去究竟是“向仙島”還是“歸冥路”,是去了云霧飄渺的仙境,還是去了昏沉幽暗的冥府?一切一切都不得而知。生者和死者,只能各懷一腔幽怨憾恨,永遠的斷絕音訊了。 沈祥龍在《論詞隨筆》中說:“詞之言情,貴得其真。”湯顯祖也曾說過:“尚真色,所以入人最深,遂令后世之聽者淚,讀者顰,無情者心動,有情者腸裂。”(《焚香記總評》)柳永的這首詞無意選詞設色,只是徑情直敘,純以真摯深厚的感情出之,悲情滿紙,令人不忍卒讀。俗話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佳人如九泉有知,展讀此詞,亦將淚下沾襟,堪慰悲魂了。 古代文學作品中,悼亡篇什,代代皆有,名篇佳制亦不為少數。而柳永以一文人身份,真情痛悼一位社會底層的風塵女子,在諸多悼亡之作品中閃現著它異樣的光彩;于此,亦可見柳永身上人性的光輝。
|
||||||